搜索
网站支持IPv6

三年新时代文明实践花,盛开淼城百姓家

发布时间:2022-03-08 10:04:33 来源:区创文办 【字号:

  走进三水区西南街道文锋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标识与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组成的展示墙便映入眼帘。实践站内,一些社区居民正仔细聆听志愿者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另一些则在上烘焙课、舞蹈课。

  

       三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实地参观文锋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现场交流经验。/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日前,结合对文锋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标杆阵地的走访及深入座谈,三水区全面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让文明新风吹遍淼城。

  据悉,2019年以来,三水区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资源整合、上下联动为基础,不断用活阵地资源,让一座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由点及面、全面开花。同时,三水还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打造品牌项目,让“志愿红”成为文明实践、疫情防控等工作的一抹亮色,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拓展阵地  沁润文明实践“新风尚”


  哪里有群众的需求,就把阵地建到哪里去!2019年以来,三水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服务网格。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三水坚持对标“五个好”(机制健全好、阵地规范好、队伍搭建好、项目实施好、群众评价好),创新提出“文明实践+地方特色”的创建理念,支持各镇(街)、村(社区)做到“一所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在乡村、企业等载体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立足深厚的祠堂文化,三水区探索“祠堂+文化”发展模式,位于白坭镇祠巷村的陈氏大宗祠由此被彻底“激活”。

  书法、素描、国画……每到寒暑假,在白坭镇陈氏大宗祠举办的书画培训班总会如约而至。该站点还完善了乒乓球活动室、乡村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宗祠文化馆、家风家训馆、民俗风俗馆等场室,祠堂真正成为文化聚民、文化悦民、文化惠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

  “该祠堂每年服务周边村民、外来务工人员超10万人次。”三水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9年以来,在白坭镇开展的“祠堂+文化”探索实践,有效破解了农村公益文体事业资源不足的难题,为基层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城市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有着更为多元、更为复杂的需求。2021年9月,“淼城夜校”公益课程应运而生。该活动以三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化馆)为主阵地,面向区内6—60岁市民,免费提供超20门文化艺术课程。每次开启抢课通道,5分钟内所有课程名额都被抢光。

  “淼城夜校”,仅仅是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其中一步。三水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着眼满足广大群众普遍、共性的现实需求,围绕教育、文化、科技、医疗、法律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策划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活力的文明实践项目。

  ——西南街道文锋西社区,正开展一项名为“邻里互助·幸福最晴天”的探索。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社工专业服务,开展一平方米绿色培育活动、社区帮扶互助活动等,促进社区邻里形成互助互爱的和谐氛围。

  ——云东海街道伏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粤韵悠扬绕乡间”为特色,开展粤韵悠扬进乡村、青少年星腔课堂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擦亮“星腔故里”文化品牌。

  ——白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榕树大讲堂”,积极与高等院校、“三农”科研机构合作,为村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三水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三水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性作用,整合资源,对接群众需求,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接地气、冒热气、添生气”,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探索出一条切合本地实际、有效服务群众的建设路径。


  培育品牌  激发志愿服务“心能量”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仅需要阵地支撑,更需要人力支持,而志愿者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力军”。

  据市文明办发布的2021年佛山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表彰名单,三水区有1人、1志愿项目、4个社区上榜,其中先进社区数量占比接近全市一半。

  今年2月以来,三水区共发动志愿者4000多人次,与医护人员一起,顶着严寒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即使是气温最低只有5°的时候,“志愿红”依然坚守岗位。

  “请保持1米距离,准备好粤康码、行程码。”一句简单的话,每天要重复上千次。每当有老人拿着“老人机”在扫码牌前手足无措,每当有返岗人员不放心大袋小袋的行李而驻足观望……总会有“红马甲”挺身而出,把老人、孕妇引到绿色通道,为返岗人员看管行李。

  担当、奉献的身影,汇聚成战疫一线的暖心力量。细小、平凡的举动,映照着“大爱三水”的温润底色。

  2020年初,年过七旬的“中国好人”冼玉转,带着她的义剪队,为一线战疫人员和社区居民剪掉“烦恼丝”,也剪出了三水人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动人剪影……80后小伙曾庆飞加入了冼玉转的义剪队,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为1000多人提供了义剪服务。

  2021年,在第五届全国志愿服务大赛中,三水青年志愿者以Vlog、直播等形式推广三水村落文化,最终斩获银奖,将植根于三水历史文化的乡愁搬上全国舞台。今年以来,三水还成立青听志愿服务队,心理专家化身“树洞君”,为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护航。

  3年来,来自各个领域的志愿者汇聚在一起,令三水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涵不断得到拓展,区、镇(街道)、村(社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作用也进一步凸显。

  截至目前,三水全区围绕“8+N”模式(“8”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8类常备队伍,“N”即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了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科技科普等26支核心志愿服务团队,还依托志愿者学院、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社工+志愿”等载体平台,孵化培育了“守护城市绿肺”“青听•小爱树洞”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

  据统计,仅在2021年,全区就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9365场(次),参与志愿者超24万人次,累计服务时数近54万小时,在疫情防控、城市文明建设、扶贫济困、心理疏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全区共有注册志愿者近6万人,志愿服务组织394个。”三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三水将用好这一支志愿服务力量,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基层社会治理、文明三水建设等重点任务,培育发展一批党政关切、群众急需、优质高效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


  厚植土壤 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随着三水区131所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提质升级,越来越多党员、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中,在百花齐放的文明创建氛围下,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乏精品项目诞生。

  三年来,三水区“百姓名嘴”项目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爱听的故事,将党的理论、防疫知识、文明新风等“好声音”融入宣讲,赢得市民的交口称赞;“淼城夜校”“公益路演”“祠堂+文化”等精品项目,实现“文化文艺天天送”“百姓舞台周周演”,确保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建设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

  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有助于解决城市社区治理当中的“陌生人社会”难题。三水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创建以来,把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前,把服务送到群众手心上,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2019年,桥头社区志愿V站成立。站长邓钻红积极用粤曲、小品、话剧等形式,歌唱身边好人及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传递正能量。她还筹集义演经费,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在西南街道文锋西社区,每到饭点,不管雨晴,空巢、独居老人们都会收到由志愿者送来的爱心餐。今年2月,寒潮来袭,志愿者又为困难老人筹集资金更换电热水器……这样的案例多不胜数,一个一个都镌刻在城市文明的基石上。


  图片

  三水举办道德模范暨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进民企宣讲活动。/通讯员供图


  此外,三水区还聚焦青少年群体,贴心打造乡村“复兴少年宫”,整合“儿童之家”“430课堂”等阵地,开展道德培育、劳动实践等活动,为未成年人课外文化生活提供阵地。此外,三水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建“火苗行动•红领巾讲解员种子营”,为3万多人次宣讲三水红色故事。

  三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立宝表示,过去3年来,三水区精神文明实践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领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聚焦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育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综合运用阵地资源,以及解决群众需求等五大重点任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向纵深。

  “三水不仅有好山好水,也有好人好事。”黄立宝说,三水区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感动三水”道德模范事迹分享会,把道德模范的培育和选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精心培育道德沃土,让“好人品牌”落地生根。


  图片

  2021年佛山市创建文明家庭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主题活动暨粤曲文化进乡村(三水分场)。/通讯员供图


  截至目前,三水区共有3人获评“中国好人”,1人获评“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人物”,10人获评“广东好人”,112人获评市级各类美德先进典型。成立以友爱互助、粤唱文明等主题的“好人工作室”8个。

  此外,近年来,三水区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建设。目前,全区共有34个文明村镇,其中白坭镇、乐平镇、西南街道洲边村获评省级文明村镇;西南街道木棉村、白坭镇岗头村、西南街道江根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接下来,三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活动还将坚持同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同频共振。如每个镇街选取不少于3个示范点,以实践所(站)为核心,连片建设文明实践示范片,同时结合村史人文、社情民意,打造覆盖本辖区3-4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形成各实践所(站)常态开展文明工作品牌。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激励办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以及强化保障投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规范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