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以“祠堂+乡贤+调解”模式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三水样本--乐平镇源潭村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乡贤调解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3-08-15 18:19:07 来源:区司法局 【字号:

  近年来,三水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人民调解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相结合,打造“祠堂+乡贤+调解”基层治理模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三水区司法局借助白坭镇试点经验,进一步挖掘本土资源,其中乐平镇源潭小山村作为建设“新枫桥经验村”示范性载体,着力打造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核心,在“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四会联动”的乡村治理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旗帜鲜明地推广“祠堂+乡贤+调解”模式,以源潭小山村刘氏公祠为阵地,设立乡贤调解工作室,凝聚乡贤力量,激发乡村治理内在活力,构建乡村法治建设新格局。

  一、传承久远,彰显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一)以小见大,打造法治标杆。三水区乐平镇源潭小山村为单一刘姓村,属源潭村委会,人口不多,仅百余人,就如同村中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刘氏公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近年来,小山村紧把握三水区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在乐平镇党委、政府主导下,村党员群众通力合作,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村中经济、民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小山村以民风淳朴、乡风文明为人所称道,邻里和睦、和谐共治,2021年9月,源潭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而小山村作为其中典型代表,更建成乐平镇“新枫桥经验村”、乡村振兴精品标杆村,发挥法治在乡村治理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图片1.png

图为乐平镇源潭小山村打造“新枫桥经验村”。


  (二)厚植书塾文化,尊师重教崇尚仁德。刘氏公祠能历经百年岁月洗礼、走过时代动荡而屹立不倒、越发昌盛,与刘氏族人代代悉心维护、竭力守护不无关系。据悉,追溯至清朝道光二十九年,原刘氏宗祠曾重建,并以出资建设人名字更名为“刘芳仁书舍”。刘芳仁是祠堂始建人刘海天的后人。据刘氏族谱记载,刘芳仁父亲育有五子,为芳字辈,分别命名为“仁、义、礼、智、信”,是刘氏先祖注重优良家风家训、胸怀和衷共济大爱之心的体现。刘芳仁书舍表面是以人名命名,实质也富含深意,寄予了对后人成为有德之人的厚望。“芳”,意表美好的德行、名声;“仁”,乃为有德者之称。彼时,刘芳仁书舍与村中的松昌书室、鑑昌书塾共同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培育尊师重教、尊师重道、知书达理的人。小山村刘氏先贤达德的智慧,在祠堂建设中、在村落建设中处处彰显。村中有一小巷,名为“仁德里”,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德”内涵一脉相承。

图片2.png

图为乐平镇源潭小山村内刘氏公祠、乡贤调解工作室、“仁德里”小巷。

  (三)树立鲜明旗帜,讲好红色故事。着力培育红色文化,以源潭村升级打造的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广场、抗战纪念馆和康乐村红色公园,传承革命老区的红色魅力。讲好红色故事,历史长河浪涛涛,一代代刘氏族人接续奋斗,优秀品德精神薪火相传。据小山村党支部书记刘永能描述,在抗日战争时期,小山村所在的源潭片区是三水抗战前沿,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活跃在官窑、乐平、沙头、源潭等区域。队伍中不少年轻力壮、机智敏捷的青年,南三边境地区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们为“鬼仔队”。小山村的刘宝丁等几个青年村民加入到“鬼仔队”当中,为抗日救国事业献身,小山村在抗日战争中没有遭受毁灭性的破坏,离不开这些英勇抗敌的“鬼仔队”的守护。

  因此,在这片历史久远、厚植书塾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热土,推广“祠堂+乡贤+调解”基层治理模式,凝聚乡贤力量,致力打造一支“接地气”的乡贤调解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建设、治理中的带头作用,树立有三水特色的调解品牌,讲好红色故事、调解案例,是一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新路子。

图片4.png

图为乐平镇源潭村人民抗日纪念碑广场、抗战纪念馆和康乐村红色公园。


  二、因地制宜,采取工作措施得力

  (一)深挖传统文化,结合“祠堂+”,设立乡贤调解工作室。自立祠以来,刘氏公祠虽几度更名、经历战火硝烟洗礼,但其凝聚的宗族精神、家风乡风,如它牢固的建筑主体一般,百年不衰、日益兴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刘氏族人,注重仁义礼智信的优秀传统代代相传。祠堂内有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道德讲堂等功能平台,通过一块块精致的展板、一个个复古的雕塑生动讲述耳熟能详的村史民俗,在祠堂大厅,刘氏祖训诗、刘氏格言十则等悬挂在显眼处,“敦孝弟”“睦宗族”“和乡邻”“明礼让”“务本业”等训诫时刻提醒着族人恪守品行,明德立人。时至今日,刘氏公祠不仅是刘氏宗亲维系亲情、血脉传承的文化符号,更是凝聚族人精神力量、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2023年4月,三水区司法局联合乐平司法所,以刘氏公祠为阵地载体,设立乡贤调解工作室,结合党群服务站、百性议事厅,将祠堂打造成为村民自治议事场所,让村民做到了有事共商、彼此尊重,带动小山村高质量发展,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各村,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如附近圳东村村民曾某发现对面屋禤某在属于村小组公共巷道上私自搭建棚舍,调解员收到情况后,联同村委会国土员赶往现场,经勘查,确认占用地方属于集体用地。现场向禤某解释了历史搭建与新建的区别,要求立即停止搭棚行为,拆除新建棚舍,如需在此地方搭棚,必须通过合法手续向村小组申请,在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情况下不得随意使用该地块。经耐心劝导,禤某最终同意拆除新建棚舍。

  (二)党建引领,汇聚力量,打造“接地气”调解队伍。一方面,积极主动推动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家乡建设委员会、乡贤慈善会“四会”联动机制,吸纳乡土精英凝聚发展能量,破解农村治理能力协商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抓实乡贤骨干,挖掘一批知乡情、感乡恩的骨干队伍,助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化解矛盾纠纷。目前,乐平镇源潭村乡贤调解工作室的常驻调解员5名,发挥了乡贤“地熟、人熟、事熟”以及威望高的优势,综合运用法律、人情、乡俗、村规等帮助村民们排解纠纷。另一方面,推动“三治融合”,发挥了乡贤在社会基层治理中的带头作用,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村务管理、重大事项调处。开展普法宣教和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突出通过“律师+调解”强化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深化律师进村居,依托源潭作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设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点,聘请驻村律师为村民传授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引导村民依法表达诉求,协同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力争把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如附近隔坑村民小组曾将某农用岗地租赁给村民彭某承包,期间虽多次催促,但仍拖欠2022年和2023年合计租金约82000元。村小组经过与源潭村委会商议,决定寻求驻村律师帮助,追讨尚欠的租金并按照合同条例进行处理。驻村律师马上到村委会开展调查并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现场释法明理,替当事人算成本、明是非,告知承租者利害关系。经调解,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彭某表示目前工厂生存经营确实存在困难,明白拖欠租金行为不妥,希望能够得到谅解,承诺会在约定具体时间前尽快把拖欠的租金缴纳完毕,以后会严格按照签订合同执行。

  (三)发挥党员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提升乡贤调解质效。目前乡贤调解工作室乡贤主要由退休党员、各村民小组长以及乡贤慈善会成员等组成,除日常积极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集体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等基层治理工作,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党员理论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以理论联系实践,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中乡贤调解员陈景彬从事村委工作多年,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热心调解工作,尤其当村内发现不稳定因素或纠纷苗头时,乡贤调解员坚持“能控就控、能调则调、难调上报”的原则,在“早”字上下功夫,通过实地走访、谈村情讲村话、以案释法等多种方式方法,既融入群众的情感又很好地讲解政策法规,对于预防纠纷发生、防止矛盾激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如2023年4月,某建材厂老板唐某曾致电源潭村委会,因装修工程余款结算问题,承包其办公室装修的余某伙同一个工人在其厂里大吵大闹。见状,调解员火速赶往现场,经悉心安抚与详细了解情况,发现分歧主要集中在工程数量和质量差异,提出新的调解方案,将整个工程重新丈量,以此次丈量数据为准计算总工程款,扣除已支付的款项和扣减质量问题工程款项,剩余的工程款立即结算完毕。最终,经重新丈量等确认最后总工程款为207070元,已付182280元,应付差额为24790元,由唐某支付,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由余某在一个星期内修复完毕,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书。经回访,双方当事人已按照调解协议约定执行完毕,握手言和。

图片5.png

图为乡贤调解工作室调解员、政府工作人员正在调解村内矛盾纠纷。

  三、用心打造,工作成效突出

  三水区乐平镇源潭村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2021年至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24次,受理调解矛盾纠纷110件,成功率100%,涉及金额311.9万元。在排查化解劳资债务、涉农涉土、损害赔偿、邻里、合同等方面矛盾纠纷取得较大的成效,较好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其中自2023年4月乡贤调解工作室设立以来,乡贤调解员积极参与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相关工作,目前共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3件,组织举办人民调解开放日1场次,取得良好社会成效。

  接下来,三水区司法局将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以高质量发展调解为强点,以“祠堂+乡贤+调解”工作为亮点,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民为本做深做实人民调解工作,推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为三水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