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三水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洪家拳

发布时间:2014-06-25 17:24:00 来源:三水区委宣传部 【字号:

“洪家拳”简介

  

    洪拳有北洪拳与南派洪拳之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南派洪拳又称洪家拳,属岭南五拳十三家中的五拳之首。这个拳派的来源众说纷纭,一是出自少林寺,在明末清初分别由河南、福建传入广东;而另一种说法是反清复明组织中的武术,并非一人所创或一门的武术。现今流传的洪拳传说是洪熙官融汇贯通后所传出的一门功夫。

    清咸丰年间,乐良潦(三水六和镇乐屋村人氏)跟随翁芹芳等参加天地会活动,期间学得洪家拳技艺。起义失败后回到家乡,将洪拳夹六点半棍、蝴蝶掌、双头棍、单头棍,双刀、大刀、缨枪、大耙等套路教给族人和子孙。他的孙子乐佰胜尽得祖父的一身武艺,成年后在三水六和、大塘一带设馆授徒。

    清咸丰年间,在清远一带以烧炭为生的洪熙官族人洪胜公从花县赤坭镇竹洞村猪腰岭迁居三水县大塘镇六一到庄村。解放后,洪胜公曾孙洪福和、洪德和长大成年,兄弟二人得知乐佰胜功夫了得,就和村里的二、三十个年轻人一起凑钱请六和镇乐屋村的乐佰胜师傅到村里设馆教洪拳,一学就是十五年时间,并供养师父直到天年,以洪家六点半棍见称。

    洪福和之子洪永强,自小就跟随父辈练习洪拳,并以蝴蝶掌见称。现在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目睹老一辈去世后洪拳的某些传统文化和运动技术面临失传的现状,深感忧虑。有鉴于此,洪永强萌生了成立佛山市三水区洪家拳会的想法,希望借此将三水本地的洪拳传承人和爱好者团结起来,重振三水洪拳的雄风。他的想法得到了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除了六和乐屋村、大二村原有的两个训练基地外,还在乐平镇范湖小学建立了训练基地,面向未来,从娃娃抓起。

 

    洪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武术风格

    一是长桥大马、长手长攻的大开大合武术另一种是短桥窄马、短手近攻、贴身攻防的武术。拳的技法离不开桥,桥的发挥离不开桩,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稳健的桩才能更好的发挥桥的威力。

拳要求对步型训练特别严格,四平大马(马步)子午马(弓步)吊马(虚步)这些步型若能穿插灵活的步法可以使桥的发挥更加充分。

    洪拳的步型除上以外,还有横弓步、跪步、丁八步、蝶步、拐步等;步法还有盖步、插步、麒麟步、进退步、前后跃步、掮马等。桥法有直劈桥、横劈桥、挑桥、滚桥、穿桥、搭桥、掮桥、旋桥、圈桥、切桥、割桥等。
    拳的组合原则是先慢后快,先简后繁。初练洪拳先练功,后练散手,先刚劲后刚柔并济。一开始,手法以缓慢,刚硬的单手动作为主,步马则以四平大马、子午马、吊马为主,逐渐可以使马、瑶、桥做缓慢的配合。

拳的战术思想是后发制人,速度上提出后发先至。在两人对搏之时,不发先手,而是遵循“丁不丁,八不八,你不来我不发”的原则。

    练习拳时其发声很有讲究:为使重心下移马步更为稳健,要求演练者“虚其心,实其腹”的上虚下实,气沉丹田,力贯全身。要将劲力透发到某一部位,就要学会发声。有若龙吟虎啸,威猛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