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三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部署

发布时间:2013-10-30 10:00:00 来源:三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号:

三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部署

 

2012年,区人社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的总体工作部署,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以“强队伍、打基础、抓落实”为工作主旋律,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取得了突出成绩,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被评为“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单位”。

(二)被评为“广东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示范县区”。

(三)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得到省考评组高度评价。

(四)居民住院医疗保险“第三方管理”模式被纳入全省城乡医疗保险体系建设系列宣传活动。

(五)提前出色完成两件“区政府民生十件实事”。一是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经验被省人社厅向全省推广。二是提高全征地补贴待遇标准。

(六)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增加,结构更加优化。

(七)劳动关系实现总体和谐,全年没有发生劳资纠纷越级集体上访。

(八)顺利完成我区“事转企”工作。

(九)建设启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坚持把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了就业局势稳定。全区新增就业岗位23936个,城镇新增就业524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69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46人,本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51人,本省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一是抓好就业的软硬件建设。制定反映应届高校毕业生专业分布和求职意向的《就业工作计划书》,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为促进劳动者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促进就业工作。完成新疆伽师县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在三水实习工作,利用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社区人员就业,举办各类招聘会186场,走访周边地区22家技术学校,职业介绍共5332人次,推荐就业3125人。三是全力扶持创业。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指导和服务。四是关注村居就业工作。审批38家企业申领一次性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落实补贴金额115万元,安置本区就业困难人员575人,42%以上的村居委达到“充分就业村居委”标准,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五是科学开展技能培训。认定5家办学机构为我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代训,组织员工参加高级工及考评员培训考核,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培训工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187人,高技能人才120人,本省、外省农村劳动力2185人,本区农村劳动力130人,本区被征地农村劳动力1063人,各类特种作业人员3998人。

(二)全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经办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增强。社保扩面工作成效明显,超额完成五大险种的年度任务,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7%,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顺利完成“事转企”工作。通过强化对医疗保险相关机构的服务管理,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经办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使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三)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100人,高级技能人才195人,办理人才落户手续355人,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城镇手续663人。目前,全区各类人才已达8.2万人。一是积极到外地揽才。从北京高校招聘到包括1名博士后和1名博士在内的32名毕业生,到武汉招聘高校毕业生签约近百人,在“广佛肇人才一体化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上收到150多份求职简历,有60家院校和我区110多家企业参加政校企合作洽谈。二是吸引应届毕业生就业三水。举办3场三水籍在校大学生走进企业交流活动,促成503名区外毕业生入职我区,接收三水籍高校毕业生共计2816人,帮助39名特困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三是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与好帮手、新电业、博德精工和佳利达等公司共同筹划建站工作。四是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认定255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受理596人申报职称评审,接受考试报名1841人,为5位外国专家办理了《外国专家证》初领或延期,发放专业技术证书400本、考试用书263本。

(四)深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配套法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全区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2%,高于98%的计划目标。工伤认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32件,仅占案件总数的1.2%。一是深化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制定《佛山市三水区深化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实施方案》,发动856家企业参与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办理劳动合同新签鉴证3803份、续签鉴证1098份,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劳动合同文本费972套。二是全力提高调处劳动争议案件能力。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接收劳动争议申请843宗,涉及劳动者1886人,涉及经济标的1.08亿元,累计审结案件841宗。三是结合专项行动开展监察执法。开展劳动监察专项行动7次,检查企业1479家次,涉及职工14.8万人次,立案处理劳动监察案件241宗,为4329名工人追回欠薪和经济补偿361.71万元。四是落实劳动监察机制建设。我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基本完成,形成了“区-镇-社区”三级劳动保障网络体系;制定出台了《三水区租赁厂房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完善了我区的行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五是做好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完成工伤认定案件2470例,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1195例,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法定期限内办结率达100%。

在过去的一年里,各镇(街)人社局积极配合区局的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西南街道人社局基本建立了村居一级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推荐康华社区参评“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全街道村居成功创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扎实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评选活动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工作。云东海街道人社局以构建富裕和谐云东海、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白坭镇人社局由稳步发展迈向服务提升、管理创新,被三水区委、区政府授予“三水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乐平镇人社局以“积极融入实施产城互动工程,助力三水新城建设”为契机,稳步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入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芦苞镇人社局依法开展劳动监察调解及工伤认定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类劳动争议案件,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协调推进社会保险覆盖,重点做好全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塘镇人社局以“建设三水新城”为契机,抢抓机遇,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结合;抓好高技能人才入户、技能培训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为建设幸福三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南山镇人社局以提前防范为主实行每季一检,规范企业行为,全力保障辖区内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落实民生政策,为广大合法群众职工和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和帮助,有力地维持了南山经济和谐发展秩序。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二是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影响了社保扩面工作进度;三是企业高素质人才缺乏,人才引进工作仍需加强;四是群体性劳资纠纷隐患仍然存在,劳资案件处理难度不断增大;五是镇级仲裁庭建设工作进展较缓慢。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原因,切实加以解决。

2013年工作部署

2013年,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按照上述思路,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更加充分,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加强就业服务,推进供需对接。

(一)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佛山市三水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暂行办法》、《三水区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实施意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加大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和高技能人才入户城镇政策的落实。

(二)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统筹做好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服务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落实和完善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深化“政、校、企合作洽谈”,继续开展“百企进百校”和“三水大学生走进企业交流沙龙”活动,加强帮助家庭困难大学生就业工作。加强对外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和信息引导,深化跨区域劳务合作。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努力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三)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本土企业家,支持群众通过创业实现人生梦想。发挥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的联动作用,加快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机制,通过加大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和提供创业服务等形式支持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今年计划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800万元,帮助约800人创业,带动约10000人就业。

(四)全面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以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征地农民等为重点培训对象,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建立市场化的技能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定向、定岗及订单式培训,增强岗前、再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继续加强失业人员创业培训项目。计划完成500名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免费技能培训和鉴定、1500名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对800名被征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

(五)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培训中心和人才交流中心的职能工作,健全我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重新修缮区级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场所,建成可同时容纳60家用人单位、设备完善、网络资源丰富、求职登记、办理、跟踪服务“一站式”的实体性公共人力资源服务场所,优化公共服务质量,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有序地流动,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功能,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更好的公共就业服务。创新就业援助机制,依托就业服务平台,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南粤春暖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为各类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一条龙”服务,打造一站式优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优化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管理,落实失业保险补贴政策,强化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活动,力争70%以上的村居委达到“充分就业村居委”标准。扎实开展辖区内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形成日常动态监管机制,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再就业、企业招用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帮助企业解决缺工问题

(六)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要依托完善的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及时更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信息,逐步丰富资源,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支撑。二要加强镇(街)、村(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具体操作工作人员的业务精细化培训,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软、硬件配置,明确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制度,提高基层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三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加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下放及延伸镇(街)、村(居)的宣传力度,让群众正确理解镇(街)、村(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和职能,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办事”的便利服务。四要注重检查考核工作。加强对镇(街)、村(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满意度、完成度等日常考核,落实季度和年度考核工作。

二、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完成好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工作,此项工作已经列入2013年“区政府民生十件实事”,要确保圆满顺利完成。要深入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全力推进全征地、新农保等民生工程。要创新思路,进一步完善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办法,落实生育保险相关工作,配合市局做好社保卡发放工作。要规范稽核内控管理,完善各类信息系统,提升服务水平,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三、优化用人环境,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全面实施人才环境、队伍、政策、载体、服务“五位一体”综合建设,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一)认真贯彻落实人才政策,大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区委新出台的《三水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1+7系列文件为依托,积极推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高端型专业技术人才、实用型技能人才、优秀企业家人才队伍培育,打造与三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梯队。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作,深入推进技师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要坚持引进、培育两手抓。重点引进我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让高层次人才成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区外技能人才招聘,大批量引进和培育能支撑起全区新产业发展的实用型技能人才队伍,围绕全区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开展贴近产业、贴近企业、贴近前沿的“订单式”培训。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认定、考试和评审工作。大力推动企业优秀人才入户工作,尽快建立优秀人才入户“绿色通道”。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

(二)加强人才载体建设,特别是加强我区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我区已建立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管理,积极辅助企业引进适用博士人才,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型的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特别是在佛山举办的“博交会”。对未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要向其大力宣传博士后管理工作制度和有关政策,引导企业树立纳才新观念,使博士后工作站的申报由过去依靠政府行政推动,转变为企业发展需要的自主行为。

(三)抓好人才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依靠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按照“方便、贴身、全覆盖”的要求,把服务内容扩展到各类人才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包括补贴发放、项目登记、证照办理、税收、医疗、社保、购房、居留、出入境、学历和技术资格认证、组织和人事关系调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以及各类审批事项等在内的“一条龙”高效服务,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化政校企合作,加强校企人才供需对接。掌握区内技能人才的分布情况,推进区级技能人才库建设。

四、加大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劳动监察投诉举报、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法定期限内办结率达100%。

(一)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一要加大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力度,推动企业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企业工资指导线及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最低工资标准的发布力度,指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着力提高工资水平偏低的生产服务一线岗位人员工资水平;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劳动关系协商三方机制合力,扩大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面。二要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开展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专项行动和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提高小企业劳动合同和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三要全面实施三水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召开全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工作经验总结交流会,提升创建工作水平;以中小型企业为重点扩面对象,大力提高创建活动的知晓度,不断扩大创建工程覆盖面;继续推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定期上报制度;联合工会、工商联做好考评工作。四要加强对我区劳动关系形势的监测和分析研判,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指导和有益借鉴。注重顶层设计,针对目前建设领域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完善《佛山市三水区处置建设领域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统一指挥、部门分工、协同应对、高效处置的应急处理机构,提高建设领域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效能。

(二)加强基层劳动争议仲裁力量建设,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处理能力。一要加大源头治理,注重调解,积极推进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开展“送法给企业”工作,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以及劳动争议案例;推行调解建议书制度;完善仲裁建议书制度。二要加强仲裁机构建设,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争取在11月份前对已开设仲裁庭的镇街试行开庭工作;做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职能下放的业务指导工作。三要加强调解仲裁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劳动仲裁服务水平。加强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学习,开展业务培训;组织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省仲裁员资格培训班。四要加大案件处理力度,提高案件处理质量。全面启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业务系统,实现仲裁办案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加强裁审对接工作,统一裁判标准;开展仲裁办案互查活动,全面贯彻执行仲裁会审制度,切实提高仲裁质量。五要定期对全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劳动争议仲裁情况通报,提高镇(街)解决劳资纠纷的能力。六要加强部门联动,快速高效妥善处置劳动争议案件。

(三)加强劳动用工指导和监管,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一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户外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重点宣传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和新《广东省劳动监察条例》。二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及时查处重大违法案件。开展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企业工资支付和劳动用工、用人单位高温天气劳动保护、用人单位劳务派遣用工、务工人员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排查化解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三要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通过携案下镇(街)、现场办案、举办劳动监察业务培训和案件分析研讨会,提高区内劳动监察员处理案件的能力。四要进一步落实劳动监察日常巡查制度,确保每名劳动监察员全年日常巡查企业不少于50家。五要加强与区公检法系统的沟通,做好劳动监察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向公安部门,加大对恶意欠薪行为的有效震慑和打击力度。六要进一步完善“两网化”工作,收集各镇(街)推进“两网化”工作一年以来的情况和问题,总结经验加以改进。

(四)加强职工权益维护工作。进一步完善解决职工问题的政策措施,逐步推进务工人员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服务理念,认真做好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努力减少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要切实做好财务管理、纪检监察、信息宣传、党建、人事、档案、工青妇团、后勤保障等基础工作,夯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