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三水区农林渔业局2011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3-10-18 15:39:00 来源:三水区农林渔业局 【字号:

           农的传人,再谱新篇章

         ——三水区农林渔业局2011年工作总结

  

     我局自今年六月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发扬三水“农的传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创新体制、加大投入为抓手,以改善农业耕作条件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农”工作进展顺利。

  一、2011年工作总结

  我区农业工作部门虽然经历了分分合合的2011年,但各承接部门仍然鼎力合作,攻坚克难,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

  农业园区是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生产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土地产出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狠抓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开工农业园区的建设。二是加快规划园区的审批。三是出台《关于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决定》文件,促进农业生产模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四是落实园区建设资金,为园区建设提供财力保证;今年共争取到银行贷款1.2亿元,目前,已完成资金投入8440万元,有力支持了农业园区建设。目前已验收的农业园建设面积约3.4万亩,正在建设的约2.5万亩,今年第四季度及明年计划建设的约3.7万亩。这些园区的建设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顺利推进

  示范基地是农业科技推广的良好平台,是农业新品推广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局大力推动示范基地的建设。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全年共拨付示范基地补助款1071.84万元。二是加快花卉温室大棚、优质高值水产鱼塘保温棚项目的建设。经验收,2011年花卉温室大棚建设面积约614亩、水产保温棚面积约1171亩。三是推广优质高值笋壳鱼的养殖工作。在去年抓好笋壳鱼种苗标粗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笋壳鱼种苗的孵化工作,至8月止,乐平广源顺水产养殖场孵化并出售种苗320万尾,解决了我区部分养殖户的种苗需求。今年的投苗量和养殖范围从去年50户800亩333万尾发展到今年100户2000亩600万尾。

  (三)林业建设及林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我区林业面积虽不大,但对于改善我区的生态环境贡献良多。因此我局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改善林业生态。以“万村绿”大行动为契机,开展“一村一景”的绿化示范村建设活动。今年全区送各种树苗45000多株,完成绿化示范村建设31条,预计新增或改造绿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并将“一村一景”建设与名村名镇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有效改善了村居的生活环境。同时加强低效生态林改造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今年,共完成了低效林改造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共1255亩。二是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省林改验收办法和评分细则等组织了多次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和完善。审核发放了第二、三批的《林权证》536个,涉及1322宗地。

  (四)动物防疫工作强力推进

  我区现有生猪超65万头,“三鸟”超4500万尾,水产品超9万吨,由此可见动物防疫工作十分繁重。此工作不但肩负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任,而且肩负着为全区广大群众提供物美价廉肉食品的重担。为此我们把动物防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一是继续抓好动物防疫工作。认真落实责任制,与各镇(街道)签订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层级防控责任。狠抓强制免疫,全年发放禽流感疫苗 4259.5万毫升、口蹄疫疫苗211万毫升、猪蓝耳病疫苗157.2万毫升、猪瘟疫苗279万头份。四种强制免疫项目免疫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平。二是加强免疫抗体检测和病原学监测。积极开展禽流感、新城疫、猪瘟、口蹄疫等免疫抗体检测和猪流感、禽流感、猪瘟、口蹄疫、牛血吸虫病原学监测工作。全年共抽采畜、禽各类样本7897份,经检测未发现疫病病原存在。三是严把产地检疫关。加强对检疫员的管理,严格执行生产环节的报检及到场检疫制度;全年检疫生猪55万头,占年出栏的82%,“三鸟”4200万羽,占年上市的93%。

  (五)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随着农村生产水平的提高,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现行一些经营体制已不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今年我局进行了两项制度的改革。一是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和财务网上监控平台建设工作。根据《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和财务网上监控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全面铺开全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建设工作,并按要求于今年六月全面完成。据统计,在镇(街)资产交易中心交易11宗,交易标的81万元,村组自行交易的资产24宗,交易标的82.8万元。为农村集体资产的规范交易开了个好头。二是开展农村股权固化到户试点工作。根据《佛山市三水区农村股权固化到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迅速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开展试点工作。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

  我区从2006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村里也可以享受到城市一样的优美生活。该活动在三水农村持续升温。一是今年开展了54条自然村的创建任务。目前,已有41条村完成招投标,已动工的有32条,其余创建村正在组织招投标工作;二是积极开展省级名村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西南大望岗村和白坭西岸村省级名村建设,已申请省财政资金250万元, 目前各项建设正有序推进。三是总结几年来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对2010年70条新农村示范村、达标村进行表彰,共拨付区级补助费用余额 2,900,620元。

  (七)扶贫开发工作全力推进

  根据省扶贫“双到”工作要求,我局积极组织人力、财力全力支持区内区外扶贫。一是做好佛山市交叉检查工作,并根据检查反馈的存在问题,落实好整改措施。二是划拨6个先进单位帮扶奖励资金各25万元。三是在帮扶村成立贫困户互助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四是完善集体帮扶项目,增加村级经济收入。至目前止,共落实帮扶资金4840万元。同步推进区内扶贫工作,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和经费。据统计全区需帮扶的贫困户228户,784人,目前已落实区财政帮扶资金 285 .2万元。

  与此同时,继续抓好农业各项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工作,截止10月份,累计发放贷款1108宗,金额13980.8万元。二是扎实做好粮食种植补贴和政策性水稻保险及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目前,全区参加水稻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政策性水稻保险的有13836户,面积39298.98亩;全区承保能繁母猪共21136头。三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截止到10月份,共对全区农产品生产基地抽检农产品19032份,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四是做好渔业安全生产及休渔期渔民补贴工作。五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检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换证,农机购置补贴发放,拖拉机“三灯”安装等各项工作。

  二、 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是农业园区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经过多年建设我区农业园区已达3万亩,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备件。但仍未达到农业用地集约化的目的。 

  二是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仍然偏低,难以适应大市场竞争的要求。 

  三是新农村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尚未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筹资水平差,创建难度较大。 

  四是三水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五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较大困难。一方面全区农村土地经营者绝大部分还是本地的农户,他们承包经营的土地面积不多,生产经营以传统低效农业为主,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且制约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另方面土地流转的周期较短,不利于长远规划。

  三、2012年工作设想

  2012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的发展定位,全力推进“三农”各项工作。2012年,我区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用工业的理念和科技的手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走城市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业的发展路子,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强化水产业、稳定蔬菜业、规范畜牧业、发展花卉业”为抓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千家万户,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聚集优质项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和谐稳定。2012年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10 %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围绕这个工作思路和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政策研究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三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工作。农村农业有了长足进步。究其原因,加强调研,强化政策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先后出台了良种推广、新农村建设、“政银保”、新农保等许多有创建性的政策,收到很好的效果。但近年来,政策研究的工作有所弱化,表现在肩负全区农村农业政策研究的区农办名存实亡(只有一个人)。深入调查,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高水平的农村政策对推动我区农村农业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的一年里要充实农办力量,广泛调研,加强政策研究,为区委区府农村农业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二)转变模式,提高农业集约发展水平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明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管理与引导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园区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采取社会资金投资、政府适当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办法,在区农业发展规划的“七园一带”范围内,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

  2、大力推进农业园区集约化发展模式

  一是统建统包。由镇(街道)对村民土地实行连片承包后,成立公司统一规划建设,引进投资企业统一开发和经营。二是统规分建。由镇(街道)政府或镇(街道)成立公司统一规划,再划分若干区域或项目,分别引入企业进行建设和经营。

  3、加大农村土地集约和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要把农村土地集约和农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以土地集约推动园区上规模,以园区建设带动土地集约,发挥集聚效应;用工业园区的集约理念发展农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资金实力雄厚、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建立企业和村民的合作股份模式,让村民分享农业发展的成果。

  4、继续推进农业设施及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

  2012年全面完成优质高值蔬果育苗温室大棚100亩、优质高值花卉温室大棚1000亩、优质高值水产鱼塘保温棚3000亩和30个优质高值蔬果新品种示范基地的建设任务。预计明年花卉温室大棚建设面积约200亩左右,水产保温棚面积约1500亩,新品种示范点11个。

  (三)政府扶持,提高农业融资水平

  农业现有生产模式,以农民“单干”为主,融资困难,抗风险能力低,扩大再生产困难重重。我们要总结“政银保”的成功经验,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切实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政策的影响力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加大对“政银保”的宣传力度,使政策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要进一步加强对贷款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引导,使“政银保”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惠及广大农户。

  2、加大投入,引导资金向主导产业倾斜

  为满足广大农户生产发展的需求,根据新修改的《佛山市三水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信贷额度,按照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布局,将放贷资金投向园区优质、高值、高效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3、扶优扶强,培育一批专业大户

  要选择一批在当地有影响力的种养专业大户重点扶持,引导他们向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的方向发展,通过一、二年时间的培育,成为我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龙头,引领广大农户致富奔康。

  4、加强沟通协调,理顺工作关系

  要协调好政、银、保三方的工作关系,在工作上要有所侧重,区“政银保”办公室以政策性审批为主,镇(街道)“政银保”办公室以环境条件和产业导向审批为主,农信社以农户的诚信度、资产和经营状况评估为主,保险公司以农户的资产质量和归还能力评估为主。通过明确各方职责,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推动“政银保”工作稳妥深入发展。

  (四)规模养殖,提高动植物防疫水平

  我区目前有生猪养殖场超5000个,“三鸟”养殖场超4000个,比较分散,养殖不规范,难以有效监管。因此,加强防范,提高产量,控制疫情,走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养殖路子是今后畜牧养殖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制定规模养殖的扶持政策,充分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的引导作用,发展规模养殖场,减少养殖散养户数,向生态安全环保养殖的方向发展。

  一是加强农产品抽检工作。2012年每月对生产基地检测蔬菜样品1500份、生猪样品200份、水产品50份、禽畜血清样品500份。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相关部门,特别是对可疑样品进行跟踪处理,以防止有毒有害的农产品流入消费市场。

  二是完成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按要求改造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购买相关检测仪器,并通过国家兽医实验室的考核,获得动物疫病的诊断、检测等资格。

  三是打造更多安全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继续加强与农业生产基地联系,签订《共建安全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协议书》,打造我区安全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对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控制农药残留超标、违禁药物残留超标等,确保消费者健康,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以工促农,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

  农业生产成本过高是导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影响农业成本过高的原因就是农业分工的缺失。农业生产者要独自承担育种、生产、收割、仓储、运输、销售等众多环节,增加了成本增加了风险。因此,要像工业那样建立专业化的分工模式,成立各类作业的专业组织,如育种公司、农产品运输公司、销售公司、仓储企业等,将生产的各个环节分散不再由一个生产单位来承担,而每个生产单位只承担一个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继续完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努力吸引更多的城市资本投资发展现代农业企业。进一步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机制,加大力度扶持“收购当地农产品、聘请当地农民工、带动当地种养业”成效显著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本区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外地市场。

  (六)管理民主,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按照“五通”、“五化”、“五有”、“五村”的要求,完成新增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将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市政建设向农村延伸,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区处理”,完成村村通自来水的扫尾工作,建设好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发挥好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和财务管理平台的作用,提高农村的民主管理水平。加快西南三兴村、大塘渔民新村和乐平禾仓、大旗头村的省级名村建设步伐,提升为各具特色的样板村。

  (七)花园三水,提高绿化美化水平

  按照区委“开放包容,产城互动,绿色发展”的要求,2012年继续大力推进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抓好低效生态林改造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作,继续实施“万村绿”和“一村一景”建设工程,完成40个绿化示范村的建设。全面启动生态风景林带建设工程,配合全市做好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开展多形式植树绿化活动,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

  四、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一是大部制后,农村农业的管理部门不统一,各司各法,不利于协调和管理,建议镇街尽快成立农林渔业局,以利于上下联动。二是大部制后,科室的职能交叉,如流通、屠宰环节动物防疫检疫证书要盖我局动物防疫监督所的印章,但此项职能已移交区市场安全监督局,应尽快理顺,避免因职能不清而影响正常运作。

  (二)建立轮岗机制。建议加大部门之间的轮岗力度,以培养锻炼干部。

  (三)招聘各类人才。大部制后,尤其是实施“321腾飞计划”后,单位职能任务迅速增多,人员严重不足,各部门均需加班加点超时工作,可否批准各单位按需招聘各类人员,更好推进南国水都,三水新城建设。

  (四)增拨老干活动经费。建议区财政每年按离退休干部人数下拨老干管理费,专款专用,不应占用在职人员的办公经费。

  (五)渔政大队执法的合法性。大部制后,将三水渔政大队作为农林渔业局内设机构。但该机构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无执法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对外行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权”,建议将三水大队作为三水区农林渔业局的直属执法机构设置,赋予独立执法主体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