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佛山市三水区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发布时间:2007-11-24 00:00:00 来源:三水区人民政府 【字号:

 佛山市三水区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前言

根据区委区政府对各战线“十一五”规划的统一部署,按照佛山市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及战略规划基本原则:“均衡”、“整合”、“基础”,战略目标分步走的要求,在已实施的《佛山市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的工作基础上,结合当前三水区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编制《佛山市三水区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一.三水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十五以来,在广东省、佛山市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三水区党委和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三水区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普及,信息化对三水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三水区2004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及占全区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和信息化建设项目支出情况的统计: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04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9%;

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及占全区比重:(广播电视和邮电、通讯业)

2004年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为:3878万元;占全区比重:2.82%;

三水区2003-2004年信息化建设项目支出情况:

2004年信息化建设项目支出:801万元

1、三水区已建成一个比较先进的通信基础网络体系以及广播电视传输网络

目前,三水区各城镇都已实现通信网络到户(覆盖率为100%),通信主干网也已实现了高速宽带化,并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及各行各业;政府、电力、交通、教育、卫生系统等专用通讯网络也初具规模。在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上,交通、教育等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各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据统计,截至20054月中,我区的计算机网络出口总带宽约40960兆比特,长途光缆长度共约:3566纤芯公里;拥有卫星通信站点:3台;拥有数字微波站点:9个;拥有电话主线数共约:32145线;互联网用户数约:25203户;全区有线电视用户约达:90908户。其余统计数据为:

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1.57小时/千人

每百户拥有计算机:

2004年每百户拥有计算机数:城镇75台,农村8.5台;

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

2004年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城镇168台,农村116台;

三水区每天电话通话次数共约:10532970次;

每人每天通话次数约:26次;

2、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三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在工业领域,三水区的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在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农业领域,全区先后建立了一些专业性信息网络,努力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并逐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村、推广到农户;在服务业领域,信息技术在卫生、交通、邮政、供电、供水、金融、商业、外贸、旅游、房地产等行业都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应用,全区各商业银行均建立了网络化的计算机系统,各商业银行之间已实现联网,电子化结算。

3、互联网业务发展情况

近年来,三水区的互联网业务持续发展,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等运营商纷纷加大了在三水区的投资,并以不同的形式推广其互联网业务。2004年,三水区互联网用户数增加到:25203户,计算机网络出口总带宽约40960兆比特,在网络设备中,三水区电信局的网络设备总带宽:26600兆比特;长途光缆长度共约:1390纤芯公里。在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化推广上,三水电信在2004年为公众社区信息化建设投入2255万元,举办了校际网络大赛等活动;电信、移动、广播电视局这三个部门在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例分别为:99%80%69.7%,这些投资都大大促进了三水区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4三水区第二、三产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截止2004年底,三水区共有企业数为348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26.84亿元,其中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为30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共105家,信息产业类企业占全区企业总数的3.87%,电子通讯制造业产值12.97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3.97%。

目前,三水区的企业信息管理在整体上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全区企业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程度、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程度上,比以前有所提高,多数工业企业已开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部分生产管理的环节中,少数企业已经成功实行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至2004年底,共有3家企业被评为“佛山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企业”。

三水区还拥有“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和“佛山电子电器产业基地”这2个国家级的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的“显示器件产业园”,初步形成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数字化视听设备、新型显示器件、精密机械及设备、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产品群的战略布局,有助于在日后招商引资中改变三水区信息产业后进的局面。

5、三水区政府信息化建设情况

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在三水区也已全面展开。三水区全区49个党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办文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个人办公系统、公共信息系统、短信中心系统)已得到普及应用,所有部门都已建立起各自的局域网和相关网站,个别部门还采用了网上办公,同时还积极推进“一站式”综合政府门户网站,整合各主要部门的网上行政服务系统:全区财政会计结算中心系统(区-镇)、区财政农税系统(区-镇)、全区计生系统(区-镇-局-街道)、“税银库企”一体化工程。

其他已建设的主要系统有:110信息系统、刑侦2000系统、常住人口系统、暂住人口系统、已婚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新一代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工商业务系统、财政业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房地产权登记系统。

通过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实施电子政务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使有关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

6、教育信息化情况

三水区通过多种形式如:购买新设施、升级系统、建设校园网络、使用网络教学、改善机房等,积极推动三水区教育的信息化。以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学信息化为核心,促进教育现代化。

近两年来,三水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投资不断加大:2003年投资790万元;2004年投资1598万元,提高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改善了教学环境。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水区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⑴、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主要表现为信息资源松散,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充分开发利用;

⑵、信息网络建设和发展速度不一致,无法搭建相应实施平台,影响相关部门的正常工作,也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⑶、三水区的工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信息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例较低;

⑷、区一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引导扶持力度不够;

⑸、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缺少优惠扶持政策;

⑹、缺乏信息产业的专业人才,特别是知识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稀缺;

⑺、对在职人员缺少信息化技术和技能的培训;

[PAGE] 

二.三水区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一)三水区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指导方针

1、 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总体指导方针

根据佛山市政府“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方针和三水区的实际情况,三水区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指导方针是:将三水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企业为主体,政府大力扶持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使三水区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相互促进和平衡发展;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跨越式发展。

2、 实施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方针

三水区在实施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方针是:

1)、坚持“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的总体对策,在建设过程中应“多方联合共建、实现各方互联互通”,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现象,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全区资源的优化配置;

2)、强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观念,增加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以三水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突出的工业企业为示范工程,大力宣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优势,强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观念。

3)、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提高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4)、政府引导,全民参与,整体提高,协调发展。信息化的建设和提高离不开民众的信息素养的提高,由政府引导,各大运营商、各教育机构共同努力,在三水区各系统、各社区中以培训、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信息化教育,为三水区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5)、突出应用。尽量提高信息资源和网络的可利用性。

6)、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7)、承上启下,整合协同。在“十一五”期间必须按照上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的方针和标准设计和整合三水区的信息系统和设施,使三水区的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高效实用。

(二)三水区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1、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三水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迈上新台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利用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动工业企业迅速发展,打造现代化工业强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打造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为三水区企业拓宽市场建立渠道;充分发挥三水区的地理优势,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现代物流系统,发展三水区物流业;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众信息化素质;建立并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化框架;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

2、各领域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1)利用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动工业企业迅速发展,打造现代化工业强区

目前,三水区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有400多家,信息产业企业占1%左右。预计未来全区产业结构将朝着合理趋势发展,企业间配套协作能力也将不断增强。2004年,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9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97%,预计随着一批信息产业类企业项目的动工,2005年的总产值将达20亿元,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5%。“十一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建设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建立技术层面的工艺及生产控制的信息系统;第二个层面: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系统(ERP)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重要软件,以财务、项目信息化管理为核心,实时监测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的变化,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和工作流集成和整合,从而硬化基础管理,集成部门管理,优化战略管理,实现决策过程科学化、工作流程科学化、员工行为科学化,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第三个层面:建立商务的互联网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企业内部信息化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开展的商务活动。企业的商务活动主要是进行工程投标和对外宣传,可通过招投标系统软件和公司网站进行标书编制、工程报价、合同签订及对外宣传。

2)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打造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为三水区企业拓宽市场渠道

“十一五”期间企业以内部信息化为基础,通过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宽企业的市场,多渠道向外提供企业信息,多渠道获得上下游企业的相关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的商务活动。三水区政府联合各互联网运营商,根据三水区企业结构、企业性质、企业特点为各企业提供一个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环境,积极发展三水区的电子商务。

3)充分发挥三水区的地理优势,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现代物流系统,发展三水区物流业

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端,水陆交通发达,毗邻港澳,紧接广州、佛山等大中等城市,并设有海关、外口岸集装箱码头、进口货物保税仓、港澳货运车辆检查场和大型铁路货场等,拥有发展现代物流的良好环境和硬件设施。

在“十一五”期间,三水区现代物流系统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目标是:使物流部门的信息系统符合现代物流,主要是第三方物流的要求,其物流“软件”功能与三水区的物流“环境和硬件设施”相适应。

[PAGE]

4)推广信息技术在交通、卫生、服务业中的应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推广信息技术在面向社会服务的机构中的应用,使市民可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传真、智能终端等多种方式,查询各类信息,享受家政服务、物流配送、旅游、餐饮乃至政策咨询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5)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长途电路、中继电路、电信管道、用户线路、光缆光纤等;进一步扩大电话普及率;完善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建设,以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为方向,以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为中心,全面推广数字化、网络化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实现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初步建成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媒体网络,增加光节点,提高电视网络传输质量;加快发展宽带接入网络。到2010年,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以上,电话普及率达到200/百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12000户,建成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干线网、光纤传输网络,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为5000纤芯公里以上,互联网络用户数达到40000户以上,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达到85台以上,农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达到20台以上。

6)建立并完善电子政务框架

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功能完善、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开展各类业务应用;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基础性资源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信息共享;初步形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重点建设、完善以下电子政务框架:

三水区政府各局(区政府大院以外)的局域网(内网)网络平台――三水区基础平台体系;

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三水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

多层次服务体系平台――三水区统一政务信息发布平台;

三水区政府及各镇、区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接受投资政策咨询,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的平台――三水区投资服务中心系统;

用于公众报告紧急事件和紧急求助的平台――三水区社会联动系统;

三防应急指挥系统――三水区应急指挥系统;

三水区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三水区城市规划与建设系统、三水区综合管线管理系统、――三水区GIS系统;

三水区城镇人口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城市农委部门内部管理和宏观决策、农业信息查询――三水区农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三水区旅游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审计管理信息系统;

三水工业园区信息化系统建设。

7)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

“十一五”期间,要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要扩大人才引进渠道,吸引国内外信息人才到三水区创业,加强软件与系统集成设计人才的培养,到2010年软件从业人员达到500人。

8)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

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本世纪头20年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要在继续推进三水区信息化发展的同时,把农村信息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把信息化作为覆盖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全局的战略举措,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采取国家扶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多种形式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改善农村信息化发展环境,实现农村地区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素质;改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要多设邮局、多装电话、多建乡村图书室、农技站等,并将这些设施整合起来,统一成一个可以提供综合性、全方位服务的信息网络;同时要加强农村信息服务,除了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公开政策和相关信息并提供咨询外,在保证信息市场正常运行秩序的前提下,政府还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各种类型的信息经营主体,向农民提供各种形式的实用信息。

 [PAGE]

三.“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

(一)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广播电视局、五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网通对未来几年的信息化规划、预案、设想等,通过政府与各机构的共同努力,“十一五”期间不断加强和加大对三水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了快速、有序地建设三水区的基础通信网络,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带动社会相关行业的发展,必须配合佛山市未来出台的统一规划,统一规划三水区通信网络管道建设,减少对道路设施的重复开挖。实现对三水区地下空间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市场化、产权化”;区政府应对通信网络管道的铺设方案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将分散的通信管道网络建设行为集中成统一行为,由多家分头建设变为统一建设,以降低投资成本和提高通信管道网络的综合利用水平;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三水区政府在政策上应给予扶持,并引导网络供应商与房地产商建设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

、优化完善骨干网,建立健全全区网络,大力发展接入网,建成包含各类信息网络、融各种业务于一体的高性能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在建设开发区、工业区时应增加电信、广播电视等网络设施的规划,预留通信机房用地,以便更好为其提供完善的通信服务;

、鼓励经国家批准的网络运营商在全区开展宽带网建设。实现各部门、各系统、各社区的宽带网高速互联,使各系统的宽带网连成一个整体。积极推进光纤到大楼,坚持以光纤接入为主,其他接入手段为辅,建成一个融数据、图像及话音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接入网;

、移动网络在五年规划内,切实突出“内容为主”的优势,强调移动信息服务的实用性、安全性和灵活性;

、三水铁通公司在20062010年间预算投资约三亿元,建设三水和佛山的传输环,使每镇都有铁通业务,为公众提供多元化选择。

⑻、普及社区居民信息化知识,以政府出面牵头,由各个网络运营商出资赞助为主要形式(作为企业回报社会、树立品牌的一种方式),共同举办各类宣传、讲座、免费培训等活动。例如2005年,正在与电信局联合举办为期半年的“网络进万家、健康网上行”活动,计划利用每个周日的时间,深入社区,免费为居民提供电脑上网,为他们讲解电脑基本知识等;预期培训人数将超过20000人。

(二)全面推广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产业中的应用,提高三水区信息化水平

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分领域、分阶段、分步骤地全面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三水区信息化水平。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并发挥传统企业的优势

从传统企业的现状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企业,加强并发挥传统企业的优势,积极发展以信息技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在工业化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水平;在信息化过程中,加强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能源交通、建筑业、制造业、物流业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三水区第一产业――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三水区政府应扶持示范性的农业企业或农业合作组织,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可以利用电视、电话或计算机网络的形式,为企业与农民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便利。

、在当前农村计算机还不能迅速普及的时候,可以利用有线电视这一现时相当普及的载体,为种养大户及农民群众提供服务和咨询。在某一个时段占用频道,通过通知或简讯等形式发布有关农产品供求信息(包括种养大户信息以及流通商信息)和价格走向、农业天气情况、农业种养技术、农资市场信息、农业农村政策等;若有条件,还可以用电话点播互动的模式,让农民根据需要点播各相关的农业信息;

、通过电话语音服务平台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

、政府组织与相关机构合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各镇(街道、区)、各村委会的农民开展计算机操作培训活动,宣传网络的作用,增强农民群众利用网络收集、传播农业信息的意识,促进农民上网查询信息和发布信息,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交易;

、在三水区农村还未能普及计算机和接入互联网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从村委会到村民小组到科技示范户的路子,也可以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步一步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最终使广大农民利用网络进行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实现网上交易。

2)三水区信息产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针对三水区信息产业类企业数量少、层次低的现状,政府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引入信息类企业是调整和提升三水区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要增强紧迫感,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改变这种落后状况。

适应国内外信息产业巨头不断将产品生产环节向珠江三角洲转移的趋势,充分利用三水区的“佛山电子电器产业基地”、“国家(佛山)显示器件产业园”为基础,发挥三水区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的优势,抓住机遇,广泛宣传,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优惠措施,加大信息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促使信息产业类企业在三水区落户,发挥聚集发展效应,将三水区信息产业做优做强做大。

3)三水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应做好信息化示范企业试点工作,突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三水区政府应配合佛山建设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的要求,对一批信息化搞得好的企业,安排专门的配套资金,对其进行重点跟踪指导和支持,并且逐步从中筛选出优秀的企业,按照省、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的标准进行培育,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稳妥推进”的方针,在三水区大力推广先进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和实践经验,从而引导、带动全区企业参与开展信息化建设;

、根据三水区制造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政府应当在企业各自信息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发展,降低不同层次的技术服务机构、技术培训中心、咨询服务机构与系统集成公司的准入门槛,实现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和系统集成等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为实现我区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促进制造业信息化相关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

、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吸引外商在网上接单及转让设计产品,跟踪世界前沿技术,开发与国际接轨的新产品和新设计,与客户保持紧密的联系,提供完善的咨询、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使企业营销管理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发动更多的企业建设自己的网站,同时申请注册国际域名,为新客户寻找企业的产品增值渠道;大力发动更多的企业在人力资源、财务、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应用管理软件;

、大力发展基地和园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以“统一规划、适度超前”为建设原则,采取合适的方案,如:政府给予引导资金鼓励营运商在园区内投资铺设光纤到各企业,并建立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打造一个能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服务、电子商务等一体化的综合性共用信息服务平台,解决基地和园区企业开展信息化时遇到的技术薄弱、资源综合利用难等问题。从而快速带动大批企业共同走信息化道路,提高我区制造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PAGE]

2.推广并加强三水区政府各部门政务的信息化

1)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提高政府的信息化水平

加速电子政务建设,扩大网上便民服务范围。要利用三水区政府对电子政务的整体规划方案,不断完善多级公文交换系统,为区镇乡三级公文交换服务,对有意愿、有条件的乡镇开发相应的子系统,让更多的用户实现网上阅文、办文。要把网上办事大厅作为方便企业和民众办事,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网上办事大厅,进一步提高透明度、规范审批程序、减少环节、缩短时间、方便民众。继续搞好政务网站建设,更好发挥沟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民众的桥梁作用。要加快OA开发,实现整体的网上办公。

2)整合、建设和完善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增加各电子政务平台的交互性,努力消除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中的信息孤岛

“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的应用应打破制约三水区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缺乏统一的政务平台或者有效的异构系统整合而使各种各样的政府数据库留在部门内部,造成信息资源的荒置和浪费――不能信息共享,努力提高政府协同监管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未来协同化的电子政务系统将更加注重敏捷性和实时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适应政务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需要三水区政府不断努力,整合资源,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可变流程的协同政务。有效地解决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信息孤岛”等问题,提升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而协同政务应用是突破信息孤岛、整合信息资源的有效方法。在这个阶段,要通过一系列的应用,建立综合的资源库、网上联合审批(办公)实现系统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相互操作。

分阶段实施三水区电子政务的重点项目工程。

第一期的建设内容:

、城区基础网络(包括电信光纤与广电光纤)、三水信息中心机房、部分部门铺设局域网(政府大院内部及附近各单位)等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政务统一信息平台建设;

、三水区政务OA系统;

、投资服务中心“一站式”审批系统;

第二期的建设内容:

GIS系统建设;

、完善部门基础平台体系建设(其它政府单位及各镇);

第三、四期建设内容:

、三水区社会联动系统;

、三水区城镇人口管理系统;

、三水区应急指挥系统(BI系统);

、三水区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

、三水区旅游业信息化建设;

、三水区审计管理信息系统;

3)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化中的主体作用

、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都需要利用信息化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降低生产成本;产品技术性能、水平档次等,也依赖信息渗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提高单片机和嵌入式软件应用的数量和水平。在重视扩张规模的同时,也重视抓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样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继续搞好工业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大企业终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上网用网,开展电子商务;建立电子商务框架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认证和结算系统,建立与电子商务应用相配套的物流配送系统,重点抓好电子商务推广体系、网上支付体系、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

、帮助企业从行政型的组织改造为学习型组织,帮助企业克服封建割据,建立一盘棋的思想作风。把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的工作放在企业信息化的开始阶段,培养企业的良好学风,帮助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文化,增强核心能力,从而大大减少企业信息化的阻力;

、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策略,选择好软件开发商,共同开发,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是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必然趋势;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在与高校、研究所的合作下,培养培养一支自身的,熟悉计算机、管理、业务的人才队伍,并通过系统实施过程得到锻炼,担当起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重任,以企业为主导来开发来完成企业管理的变革并持续不断改进,使企业赢得更大商机,进而赢得竞争;

[PAGE]

4)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发展社会信息化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不仅是教育现代化之必需,而且是培养信息化人才、培育信息咨询服务市场主体,开拓信息服务市场、发展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之一。具体任务为:

教育方面:

、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实现全区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

、建立三水教育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和教育信息网,实现全区中小学校“校校通”工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教师和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⑶、构建三水区教育教学软件资源中心,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从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开放的、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机制,形成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建构起具有三水特色的教育教学新体系;

⑷、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目标的实现。

卫生医疗机构方面:

加快公共医学数据库和大中型医院信息库建设与共享,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和专家系统,形成医药、医疗、卫生、防疫等信息网络体系,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加强对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支持、引导各单位适度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对信息化的监管力度,引进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通过整合资源,统一平台,建立科学、合理、先进、规范的卫生信息网络;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以高速光纤构建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医疗卫生单位全面接入光纤;

、投入适当资金,按规范完成全区的疫情信息报告网络;

、投入适当资金,完成“110和“120并网工程,建设急救指挥系统;

、进一步完善区的卫生信息平台,推动各医疗卫生单位建立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网上信息报送。

交通运输方面:

、让群众更方便、更有效地了解交通的相关工作职责和办事流程等信息,在交通服务大厅及各镇(街道)交管所建造电子显示屏;

、建立后备供电系统,预防停电对外服务的业务不能运作的情况,确保工作不易受停电所影响;

、修复并维护监控系统,更新部分配件,使监控系统重新投入使用。监控系统的投入使用,有助于监督服务质量,即使发生意外事件,也能及时提供现场情况;

、配合佛山市交通局建设电话电视网络系统,方便工作,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道路路政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公路养路费收费系统,建设公路养护管理数据系统(包括公路数据库、电子地图、公路卫星定位、道班养护管理等);

、加强港航服务信息化建设――拓展和延伸港航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以加强港航行政管理工作和规费征收工作的信息化;建立港航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为行业用户和出行者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港航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辖区内港口EDI系统的建立,并实现港航行政部门、监管部门、码头、船公司、船代、货主、货代等数据共享、信息联动;建设远程视频监控网络,建立港航安全监督及预警系统;运用电视广播、平面宣传、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港航运输安全生产的宣传;加强水运建设项目的信息化,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供水供电服务方面:

将根据企业发展、三水区民众对供水供电服务的需要,继续对信息化建设和改造资金的投入,建立供水、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从供水厂实时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MIS系统、OA系统、公共服务信息网站等方面,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按先急后缓方针分步实施。

广播电视服务方面:

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实现模拟电视业务全面向数字电视业务的过渡,建成全省统一标准的数字式、交互式、多功能的广播电视综合网。在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省的基础上,通过有线电视的普及形成新的文化娱乐消费热点,培育新的增长点,拉动内需,促进我区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民族工业发展;

对三水区广播电视微波网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微波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互通,共同承担广播电视的传输任务。加强节目内容的开发,利用广播电视的巨大资源,提供声音、图像、数据和多媒体等增值业务,为民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节目服务;开展多媒体网上广播电视,发掘广播电视新业务;开发广播电视增值业务,建立广播中心音频网络系统及大型音频数据库,推进数字音频,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

5)加强各部门人员信息化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化能力

在教育、文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文化生活日益结合,信息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显著提高,信息化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繁荣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力量,采取各种联合方式,如分期举办企业信息化人员能力提高的培训班等,借助“外力”、“外脑”为三水区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为信息产业企业服务,依靠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化能力推进三水区制造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的发展。

(三)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实施服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以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为龙头,同时大力推广应用技术层面的工艺施工与生产控制软件。在基本保持现有组织结构不变,业务流程局部调整的前提下,重点实现ERP系统,以保证管理信息、业务数据的收集、清理及规范,完成对现有业务流程的梳理工作;

、结合业务及管理运作的进程,建立并完善全员责任体系、绩效指标考核体系,价值创新体系,完成客户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深入细化工作,优化业务流程,建立集成的企业管理决策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的变革奠定基础;

、根据企业的长期目标,加强渠道管理,完成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管理;同时,继续不断深化和优化企业管理和运作流程,最终实现企业管理变革,真正成为具有先进信息化管理和未来竞争力的工业企业。

 [PAGE]

四.贯彻“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的政策及措施

(一)发挥政府职能,营造信息化建设良好环境、配合省、市职能部门的信息化规划,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十一五”期间,三水区政府要将重点放在加快市场开放、培育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和政府大力扶持相结合的方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贯彻执行国家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分布实施、联合建设、资源共享”的方针,从三水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信息产业在政府办公系统中的应用,力争在电子政务建设上抢先一步,营造三水发展的新优势。要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监管,做好发展规划,对科研规划和重点研发项目给予支持;要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通过应用示范作用,推动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三水区发展的指示,为机关、企业、社会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一条龙的信息服务,以“高起点、高标准、统一规划设计,分步组织实施、共同受益”为基础,深入调查分析系统的现状和需求,着重研究解决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围绕系统的总目标进行整体规划。网络建设主要由企业负责,政府负责规划、协调监督,保证连通。

(二)加强体制建设,整合信息资源

按照推动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资源共享,保障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要求,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形成统一领导、协调一致的管理体制,加强政府监管和开放市场。

完善政府、各系统、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互信互利信息使用体制,通过事务处理逻辑应用服务、数据库查询代理和应用网关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电子政务、企业、各部门系统里面涉及到的大型公共数据库、公共服务应用、政府和企业之间数据的安全交互、政府机构之间的数据交互、资源整合,提供底层技术支持。同时通过数据层、功能层、应用层和表现层的四层架构,实现跨平台的可靠数据传输,并通过负载均衡来提高电子政务系统、各部门系统、各企业系统的工作效率,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打破原有按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架构,构建公共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整合不同的数据资源,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次乃至跨边界的协同应用平台,支持信息集成、无缝隙政府运作。

(三)利用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十一五”期间,政府应加快信息化领域管理体制的完善,依靠并利用法律,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按照国家、省、市所制定的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软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网上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制订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在市场准入、市场秩序等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信息安全部门、公安部门以及电信等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信息安全检测体系和系统,预防和严厉打击计算机违法行为和网络违法行为。

(四)通过制度改革,规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跟上信息技术前进步伐,顺应市场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三水区政府应支持三水区电信、联通、移动以及广播电视局等机构的改革,简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申报手续,进一步开放市场,打破垄断,形成有序、有效的竞争性市场架构,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促进行业自律机制的形成,规范市场行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

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规范并维护市场秩序,加快建立社会信息体系,推动企业诚信经营。建立三水区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收集并汇总分散在各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提高信用信息影响力,实现政府和市场联合监管,提高执法效能。积极开展对各企业的信用评估工作,制定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和信用信息依法披露制度,保证以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形式公开企业信用信息,在三水区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的氛围。

改革投资项目的审批制度,建立相关专家信息库,在确保项目在可行性、有效性的基础上加快对投资项目的审核、审批;加快投资融资体制改革步伐,特别是针对在信息产业上的投资融资,鼓励和培育信息产业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导、鼓励社会民间资本投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产业;鼓励企业为提高竞争力进行资源优化和资产重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五)发挥后发优势,适当引入竞争,推动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扩大国际合作,鼓励区内行业内、行业间相互合作,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十一五”期间,三水区政府应该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强强联合”,支持有实力的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发挥信息化所特有的“后发优势”,加大对信息化所必需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适当引入竞争,使公众在竞争中,切实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使各企业、社会各界、公众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更广更多普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提高了公众的信息化水平。

(六)加强人才培养,调整人才结构分布

应该鼓励企业与各高校联合办学,采用产学研的方式,双方共同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制定有利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流动的相关政策,调整人才结构分布,有利于信息技术、科学技术与三水区国民经济相互促进。

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信息化教育,在中小学开设相应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相关课程,并加大投入,使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上教学的需要。建立企业、政府等各种应用部门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注重利用高校在区内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的普及,联合培养出具备各种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应用人才。例如政府可以每年安排专项的经费用于支持企业信息化拔尖人才的培养深造,建议区政府把聘任知名专家作为我区顾问的工作摆上议事议程,并成为制度化。

区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在三水区内创业,完善技术、管理和知识产权入股、期权等激励机制,建立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

(七)加强地域性合作,国民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

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端,毗邻港澳,紧接广州、中山等大中等城市,应注重发挥三水区的地理优势,加强与港澳台、周边城市、兄弟区等地域性的多方面发展和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她们在信息化方面的合作,加强在电子商务规则、标准、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及企业运用、推广、培训等方面的合作;由于信息产业是三水区的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加强地域性合作,引入周边区域的信息化产业,鼓励周边信息产业园、科技园、港澳台企业投资三水区的信息化建设,推行政府与港澳台合办信息产业园区、科技园区,促进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促进三水区国民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