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倾力打造文化精品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发布时间:2007-11-24 00:00:00 来源:三水区人民政府 【字号:

 

 

 倾力打造文化精品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三水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06年1月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强区”的战略部署,在区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通过“抓意识、抓品牌、抓名人、抓队伍、抓资源”,积极有效推进文化精品工程。三水文化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实现“兴文化,政府、社会齐发力;建设施,城市、农村共推进;创精品,专业、业余大丰收”的喜人局面,我区先后荣获“广东省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先进单位”、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群众花会金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省、乃至国家的荣誉,文化精品层出不穷,群众文化空前活跃,文化资源不断盘活,文化建设全线飘红,三水的城市文化品位得到全面提升。由于我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加上文化人的共同努力,三水城乡文化节庆,焕发活力;水乡文化,琴瑟和鸣;文化精品,璀璨夺目。在文化精品打造方面,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强化文化精品意识,策划实施精品战略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牢固地树立精品意识,充分认识文化精品在建设“文化强区”所起的重要作用,用文艺精品、文化品牌铸就城市之魂,塑造全民素质,这是我局近年来积极策划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最根本的出发点。文化需要创新,精品创作是文化创新的抓手,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更需要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2年底,我局大胆尝试举办首届新年音乐会,以交响乐献礼新年,引起轰动,至今已举办了四届新年音乐会,邀请过西班牙青年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俄罗斯交响乐团、德国交响乐团等国内外知名团队前来演奏,欣赏交响乐过新年逐步成为了三水人推崇的生活方式,新年音乐会更成为三水文化的品牌,这正是我局用“精品文化”强化“文化精品”意识的最生动典型的例子。此外,我们还把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的眼光放得更宽、更广、更远,通过邀请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表演团队前来,如中国歌舞团、广州芭蕾舞团、中国歌舞团东莞分团、内蒙古歌剧院等,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交流中提升,文化亦在交流中创新,三年内举办了10多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艺演出,全面提升了群众对高雅文化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领悟能力,高雅文化成了三水一张名片。

二、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结合本地实际打造出来的文化才能长盛不衰,在提倡交响乐、芭蕾舞等高雅文化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对本地文化资源的挖掘,注重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既做无形的,又抓有形的。2003年,大旗头村荣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是我们文物保护的品牌,通过走“政府启动、区镇联动、市场拉动、资本推动”的路子,我们完成了测绘维修、画册出版、课题研究等工作,并成功引入广东活力环球旅行社进行开发利用,如今的大旗头村已成为我区文物实现产业化保护开发的品牌。经济发展讲机遇,文化同样需要靠机遇,在兴文化、重发展的时代,如何让最新、最快的资讯为我所用,区图书馆认真克服资金、场所等困难,实现了我区图书馆从传统图书向数字化图书的跨越,成功建立起“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水基层中心,并结合本地实际,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至今,已开通各镇(街道)、学校、园区的信息点15个,免费发放“科技人员阅览证”3200多个,免费派发图书资料信息近万份,现场接待咨询群众1万多人次,无形的文化服务有形的经济,由于成效显著,成为广东省惟一被国家文化部等部委评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先进单位”的图书馆。与此同时,区文化馆别出心裁策划的广场文化系列活动也成为了三水市民周末的最大消遣活动,从2003年梁常委授旗启动至今已经举办到第三轮,展演活动300多场次,参加演出的演员上千人,观众达40万人次,从虚到实,从无形到有形,我们用文化精品写文化人的文章。此外我局大胆借鉴文化物流概念,构思打破区域界限的文化交流,先后启动流动演出、流动展览、流动电影,开创了“跨省联动、区镇联动、干群联动”的良好局面。通过与广西贺州的文艺交流、广西阳朔的书画影交流,以文化为媒,把三水的优秀文艺作品带到广西,把三水建设工业强区的信息带到广西,以文化展现地方经济发展,率先在佛山市构建流动演出舞台服务网方面实现跨省演出、展览。

三、鼓励提升文艺精品创作,树立文化艺术名人

一方水土一方人,三水内涵丰富的水乡文化、荷文化给众多文艺工作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多情的三江也孕育着不少文化精品。在文化名人的打造上,我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唯才是举,度身包装”。为推动本地文化精品创作,我们明确“鼓励创作――树立名人――推动原创――打造精品”的思路,复刊《三水文艺》,举办各项大型文艺比赛、展览,用刊物、舞台、展厅这些文化载体去鼓励创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文化从“制造”到“创造”,活动从“品质”到“品牌”,文化人用汗水来成就“文化之梦”,用智慧去走“文化之路”,用精品去铸造“文化之魂”。2004年,成功举办我区首次个人作品欣赏晚会“梦里水乡――三水原创歌曲暨刘佳音乐作品欣赏晚会”,引起了省、市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著名作曲家郑秋枫亲临晚会后感叹地说:一个区能办成这样有特色、有深度的个人作品晚会,真是太不简单了!在梁常委的关心支持下,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倾力包装文化名人,力推文化精品,属鼠的刘佳却跑出火箭的速度,他创作的作品先后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佛山市“文茂艺术大奖”和“五个一”精品一等奖、广东省群众花会金奖、佛山市反腐倡廉歌曲两个一等奖、2005年度佛山市百花奖音乐组演出金奖等省、市音乐类专项荣誉,由于成绩突出,最近更被中央文明办、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社区文化优秀辅导员”。2005年,我区文化馆新进大学生贺显亮联同区内五位青年画家率先在五区举办“心性的阐释――三水区六青年书画展”,展览受到佛山市及各区书画家的好评,通过交流充分展示了我区青年书画家的实力。通过打造精品,培育精英,我们悟出了一个真理:人才是最大的软件,人气是最大的文化,人心是最大的生产力!每一寸文化的土壤都要精耕细作,给文化精品所需的阳光、水分、温度,这样,精品才能源源不断涌现,我们还将不断树立三水的文化名人,让他们的作品能更快地走向全国,如今的三水文化正开始酝酿着一场厚积薄发的崛起。

四、全面整合文化艺术资源,锻打文化人才队伍

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保证其能长足发展,不但需要有文化品牌的支撑,更关键在于人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们在加快文化品牌、文化名人打造的同时,更通过一系列的比赛去不断发掘更多的艺术人才,锻打艺术团队。2002年,我们通过参加合唱比赛来促队伍整体实力的提升,邀请名师辅导,成功锻打了西南合唱团和白坭合唱团,他们连续在2002年、2004年的佛山市合唱比赛中双双荣获金奖,在佛山市引起轰动,为三水文化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文化队伍的成功打造也引起的各方面的充分关注,各类基层文化团队也相继成立,芦苞镇率先在原来合唱团的基础上成立芦苞艺术团,率先成为佛山市走进星海音乐厅演出的镇级合唱团,并一举夺得2005年佛山市合唱比赛、广东省合唱比赛金奖。20058月,更开创了由镇级艺术团承办区级大型文艺活动的先河,独自担纲《黄河魂》――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合唱音乐会,分别在我区和佛山市的成功上演3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5月,我区首个少儿合唱团――小荷花童声合唱团正式成立,填补了我区少儿合唱的空白。

五、用项目吸引社会各方资金,联手孕育文化精品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投入就没有很好的产出,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打造群众文化精品,经费上必须得到相应的保障。否则,精品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面对三水财力偏紧的情况,我们积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通过用项目吸引社会资金,用效益回报社会办法,联手打造文化精品。连续举办四年的新年音乐会、千人大合唱、“火舞的凤凰”芭蕾舞演出、中国歌舞团的精彩演出、《黄河魂》――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合唱音乐会等等脍炙人口、让人津津乐道的文艺晚会,复刊《三水文艺》、编辑《古村?古庙?古风韵――三水文物风华》、《探幽大旗头》等宣传文化精品的出版,都是“文企合作”的成果,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艺术效益的最大化,并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优化了投资软环境。

2006年,我们将继续实践精品战略,用心服务文化,构建和谐三水,我们准备抓:①数字电影精品工程;②广场文化精品工程;③书画影精品工程;④文艺创作人才精品工程;⑤云东海文化产业园精品工程;⑥南武当文化园精品工程。

经济创造实力,文化创造魅力。今后,我们仍将致力于推动文化精品工程,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多创精品,营造以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浓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