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浅谈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的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1-16 15:58:00 来源:三水区委宣传部 【字号:

浅谈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的现状与思考

——以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为例谈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

 

                  张雷 蓝丹青 麦华 李敏儿

          (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广东 佛山 528100

 

   摘要:基层博物馆是中国文博事业的重要力量,发挥着收藏民间文物、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博物馆的硬件与软件多数不达标,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本文就文物保护角度对基层博物馆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公共考古

 

     基层博物馆是博物馆事业的基础单位,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沿阵地,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区县级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基层博物馆不但有落后展陈和库房条件、还缺乏文物保护人才,造成珍贵文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使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发展举步艰难。以下是笔者在调查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一、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开展了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专项调查,调查历时3年,涉及全国各地2803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1470余万件()馆藏文物,调查结果显示,文物腐蚀损失状况相当严重。根据调查统计分析,目前全国共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然而,目前用于博物馆藏品保护的经费却仅占博物馆业务经费的5%。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文物库房条件不达标、文物保存环境控制设备匮乏、文物保护经费不足、文物修复保护人才缺乏等。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把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总结如下:

1.地处位置不佳,宣传力度不够

基层博物馆有别于国家和省级博物馆,大多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人流量少,既不是旅游胜地,又交通不便利,还有的处在“老少边穷”地区。在这样情况下,基层博物馆要发挥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带领人们回溯当地的历史进程,即使这样,这个功能仍旧发挥的差强人意。

基层博物馆是当地区域文化精品所在之地,在一定程度上是当地的象征和名片。但是许多博物馆当地群众并不知道它的位置,甚至不知道当地还有博物馆这个机构存在,更不要说去参观。

2.地方领导不够重视,文物保护意识不强

基层博物馆的地方领导大多关心的是本地的经济,而不重视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甚至有不少的领导不知道在他们眼中只是“破铜烂铁”的东西,修复完成后的价值。由于基层博物馆的管理权在地方,馆领导属于上级任命,大多不懂文物和文物保护为何物。许多工作人员是照顾性安置,甚至出现了馆长命令不动员工做事。而一些有经验和专长的人员,特别是文物保护人员,抱着大展宏图的想法来到,却发现无用武之地,只好另谋它路。

有部分基层博物馆已经名存实亡,没有展馆,或被别的单位占据馆舍,或与两三个单位共用一个不大的地方,库房的文物简单地堆放在一间各项设施都不健全的地方。

3.基层博物馆编制偏少,一人身兼数职

   基层博物馆人员,往往任务繁多,需要身兼数职,有些甚至从搬运展品、文字处理到布展都要参与。每一个博物馆人员不是全才,却在挥发全才的作用,以至于哪一样工作也是半瓶水。被借调也是家常便饭。被借调后,常常要承担上级布置的其它工作任务,无法兼顾两方面工作,致使两方都有怨言。这种状况下,文物保护人员显得尤其短缺,再加上经费不足,文物保护工作大大折扣,从而影响了文物工作的开展。

4.基层博物馆思想保守,举步维艰

基层博物馆大多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受到博物馆不以营利为目的观念,在思想上形成等、靠、要和工作人员等待观众上门的情况。本来经费有限,每年完成任务般的做几个展览或活动,在这种状态的下的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5.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经费不足

   国家免费开放以来,基层博物馆大多都有国家拨发的免费开放经费,但是一些地方没有把这部分经费全部拨交给博物馆使用,就更不要提再另外拨给资金了。资金不足的基层博物馆只能维持基本的工作运行,想要有所作为根本不可能。

有些基层博物馆,由于缺乏文物修复方面的人员,出土残件成了“鸡肋”,而不修复、不展示,无法把成果展现出来,大大打击了地方政府对博物馆的资金投入积极性。

    6.上级文物部门文物保护意识不够

有些基层博物馆喜欢搞“面子”工程,把有限的钱花在了建设漂亮展厅上,不愿意建设文物保护库房。而上级文物部分的例行检查,也是只关注防火、防盗等安防工作,对库房里文物的自然损坏情况不大关注。

7.基层博物馆库房保护条件差

   博物馆库房是专门存放文物的场所,与一般性的库房存在着很大差别,是一种特殊用途的建筑。它不仅具有防盗、防火、防水、纺雷击、抗震等抵御自然灾害的作用,还应该具备防止空气污染、光线辐射、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造成馆藏文物损害的功能,对于字画类,还应有恒温恒湿环境。目前绝大多数的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仍是落后的库房管理人员加简陋的库房模式,完全不适应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

    令人欣慰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国家文物局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了文物保护的力度。各基层博物馆也在分步骤,有意识地向文物保护方面发力。以笔者供职的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为例,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大力促成三水区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成立,促使该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从无到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对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的经验和建议

  基层博物馆的效益不景气,报酬低,专业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这是大家共所周知的。在这种氛围下,如何将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起来,近年来,三水区博物馆正在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1、就地培养业务人员

在引进人才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在三水区博物馆与北京大学、广东省考古所共同整理银洲贝丘遗址的契机下,借助省考古所的文物保护老师,培养馆内业务人员,尽管这部分人员的文化程度、研究水平并不太高,但是潜力还是不错的。馆领导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为业务人员创造培训机会和学习条件,省、市举办的大小培训班,都派员轮流参加,凡是需要的各类书籍、资料,单位都会统一购买。并鼓励业务人员多写论文、多出成果,只要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均视其等级给予不同的奖励,通过激励机制,促使文物保护工作向前稳步推进。

2、借助公共考古让文物保护走出去

   近年来,公共考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高等学府、大型博物馆都成了公共考古的重要阵地。而作为数量众多的基层博物馆却对公共考古敬而远之。

    公共考古顾名思义就是让公众参与到文博事业中来,思维不能局限里去古墓探索。借助博物馆的平台,把有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三水博物馆计划首先成立文物保护中心,让熟悉文物保护知识的业务员先从小做起,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和公众互动。以触摸历史、陶片拼图、拓印纹饰、绘图天下、投壶等喜闻乐见的活动,调动起参与者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开授课程,培训爱好者,把捡取、拼接、绘图、拓印知识输送到公众中去。让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博物馆事业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博物馆人手不足的现状。

     在这一步完成后,公共考古将走出博物馆,进一步与三水文化旅游结合起来,组织人员进行疍民游、书院游、祠堂游、古墓游,通过独木桥式的支架,坐着疍民的船,吃着河鲜,到指定地点上岸,换乘马车去古村落中参观祠堂、书院。从博物馆的层面来带动地方旅游。

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是讲解员身份,也是文物保护者身份,把文物保护知识宣传的更深层次。

3.学习实用文物保护技能,不学屠龙术

众所周知,文物的种类很多,要系统的学习和熟练的掌握这么繁多的文物保护技能,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达到这一要求,也是需要下大成本、花长时间的。对于基层博物馆而言,那是难比登天。但是如果掌握了一些与本地博物馆业务技能无关的技能,即使再熟练,也是无用的“屠龙术”。索性,还不如学习一些管用的、实用的技能,用较少的成本和时间,解决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结合基层博物馆的业务工作实际,开展文物保护的专题培训才是紧要的事。

4、多渠道争取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经费

 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依靠地方财政拨款用于文物保护是不现实的。 这需要实现资金多元化,把博物馆推向社会走向市场。在确保文物安全和永久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许可下,成立文物公司,通过馆藏文物图片、古籍资料借阅以及开发馆藏相关复制品、旅游产品、博物馆公共服务产品等;成立文物保护协会,建立微信群,有效发布信息,融合摄影、书法、绘画等专业人士,开发本土特色展览,并有偿交流出去;通过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展览扩大对外影响力,引起社会和地方领导的重视;基层博物馆应该争取当地企业的资金,形成双方互惠互利的局面。

5、成立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

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有步骤,有计划,有梯队的培养文物保护人才队伍,而基层博物馆是很难做到的。于是我们把视野放远点,把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纳入其中。

虽然成立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关键是要把握好三点:一是兴趣;二是培训;三是使用。因为兴趣聚集在一起的文物保护志愿者,基层博物馆要肯花时间去培训成可以帮忙做事的人,再大胆去使用,承担基层博物馆一定的文物保护工作,既有了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有可以分担了工作。

6、密切与中小学生的联系

   基层博物馆加强与中小学生的密切联系,把文物保护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大胆承担起中小学第二课堂的责任,既要让他们有兴趣走进博物馆,又要把文物保护知识送到学校。基层博物馆要清醒地认识到抓住一个孩子,就是抓住一个家庭,以点带面,更迅捷的把文物保护理念送到千家万户。有能力博物馆可以编纂体现当地文物保护的教材,有的放矢的把知识更加有趣味的传授给学生。这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视野,而且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作为当地人的自豪感。

7、基层博物馆应当注重民俗类展览,体现地方特色

  一个地方祖祖辈辈流传下的民俗和传是当地人的精神传承和信念支撑。基层博物馆要做活就必须体现民俗特色。两个相近的地方,民俗相似,这需要挖掘之间的不同,而那才是亮点所在。看了太多的千篇一律的展览,让观众眼前一亮才是最骄傲的。三水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举办了《农耕三水展》,大胆的把水上人家和农耕结合在一起,并以生动的农耕场面为背景,让参观者为之一亮。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提出了高度评价。今年,继续打造《红头巾》、《长寿文化》等地方民俗展。

 三、结语

    基层博物馆工作现状,由于各种原因,或多或少存在着以上问题,广东珠三角地区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如果基层博物馆长期无作为,就会失去应有的地位,甚至沦为边缘性单位,被社会所遗忘。基层博物馆不能改变硬件,起码要在理念上有所突破。只要大家充分意识到博物馆现状所引发的后果,积极着手革新,从基础做起,利用、保护好馆藏资源,做好公共考古,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当地的文化、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一定能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曹爱生.对基层博物馆文物修复保护技工人员培养和使用的建议.中国文物报.2012(7).

[2]李盛勇.基层博物馆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企业导报》.20131.

[3]吴健.国有基层博物馆现状分析及思考.《东南文化》.20153.

 

作者: 张雷 蓝丹青 麦华 李敏儿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

发表于《人类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