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在历史中寻找长寿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1-10-22 17:08:11 来源:本网-三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字号:

  20世纪90年代初,三水区白坭镇周村村委会银洲村豆兵岗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后,初步发现遗址的贝壳区、墓葬区、居住区,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木器、陶器等器物,说明早在距今4200—3800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白坭镇周村村委会银洲村豆兵岗已经生活着大量的早期人类。

  始建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的胥江祖庙,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古刹——芦苞胥江祖庙;建立于明朝万历三十年(1602年)的三水文化象征——魁岗文塔;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第一村,清代民居建筑群落——大旗头古村;这些都是三水悠久历史的最好见证;而与长寿相关的古文化资源也颇为丰富。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在今址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社区居委会红城路察院街建起了三水建县以来的首个以长寿定名的牌坊“仁寿坊”。明万历四十二年,知县闵之闻,经本县父老、名流推荐,选出当时已故百岁老人李开,上报广东省藩台,臬台两司批准,由乡绅捐资建坊。是年旧历三月开工,九月落成。李开之名还同时刻上省城的“百岁坊”。其“仁寿坊”三字,为时广东布政使乔某所书,闵之闻曾为之作“李开仁寿坊记”。后原坊塌毁,李开后人于光绪十五年重建。牌坊坐西北向东南,四柱三间冲天式结构,花岗岩石砌筑。明间宽2.84米,次间宽1.58米,牌坊正中书“仁寿坊”三字。

  到了清代长寿文化风气愈加浓烈,从《三水县志》关于清嘉庆年间“神龟挺石”“元鹤松风”等的记载,到《岭南陆氏族谱》中记载的道光丙戌年(1826年)陆云从以104岁高龄进京赴考的故事等,都蕴含了丰富的长寿文化内涵。

  此外,清代先后建立的“百岁流芳”和“百龄双瑞”两个牌坊也为长寿文化提供了实物证据。“百岁流芳”牌坊位于三水区乐平镇乐平村委会汉塘村。牌坊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道光十年(1830)重修。花岗岩石材,四柱三门冲天式牌坊,正中最高处阴刻“圣旨”二字,左侧为“翠柏”,右侧为“苍松”,背部阴刻“九重宠眷”,牌坊侧边阴刻有文字“特赐百龄刘洪德立”。该牌坊历经两百多年,在村民的保护下依然完好地保存至今。

  位于三水区芦苞镇刘寨村委会谭基村的“百龄双瑞”牌坊建于清光绪年间。该牌坊在上世纪末的农村建设中不幸被拆除,牌坊石构件摆放于刘寨村委会谭基村谭氏宗祠内。根据花岗岩石构件的特征判断,该牌坊属于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牌坊残留的石额刻上款“光绪十四年囗月囗日”,下款“五品封职黄麗堂暨叶氏恭囗”。该牌坊是为纪念两位百岁老人,由其子孙三代人所立。

  三水优越的地理位置,养育了一代代鲜活的三江子民,他们传承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三水历史最好的诠释;而三水丰富的长寿文化史也与今天提出的“长寿之乡”不谋而合。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