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关于佛山市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31 15:11:10 来源: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字号: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和“1310”具体部署,加快落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和“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上半年全市经济恢复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主要工作如下:

  (一)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经济发展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出台实施“开门红18条”“激发企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63条”等政策措施,持续释放稳增长政策红利,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70.77亿元,增长5.2%,比全省(5%)高0.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产结构调整为1.6:54.4:44。工业生产提速向好,开展企业“暖春行动”,支持工业企业增产增效,上半年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002.69亿元,增长7.2%,比全省(2.5%)高4.7个百分点。农业稳步增长,上半年农林牧渔业产值217.28亿元,增长5%。服务业发展提质,上半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668.29亿元,增长3.1%。

  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出台促进汽车、家电、家具商贸行业发展措施,启动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积极开展佛山年货节、夜间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94亿元,增长3.5%。“3+9+N”多层次城市商圈加快建设,累计建成4家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8家市级示范特色步行街,数量排名全省地级市首位。

  重点领域投资增长较快。组建市直部门固投调度工作专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监测调度,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5.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前批额度350亿元,已全部发行到位。项目投资较快增长,安排省、市重点建设项目546项,年度计划投资1200.07亿元;完成投资812.66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67.7%。

  外贸外资平稳运行。开展“佛货全球优展”系列活动,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377.7亿元,下降4.1%,增速在珠三角排名第四。一般贸易增势良好,上半年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732.9亿元,增长12.6%。利用外资保持平稳,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5.5亿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佛山联动发展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和“佛山国际贸易港”获评“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成长型)”。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市区联动开展招商推介会百余场,组团赴国外开展投资促进活动,佛山市产业招商云平台上线运行,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高效推进,上半年全市共签约引进1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67个,签约投资总额2405.72亿元,成功引进广东宁德邦普一体化新材料、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一汽大众跃阶、德国SEW-传动、电将军先进储能总部基地等百亿级重大项目。

  财税金融平稳增长。财税收入保持正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01亿元,增长0.7%;实现市区级税收收入228.79亿元,增长2.9%。金融存贷款较快增长,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5万亿元,增长20.96%;各项贷款余额1.99万亿元,增长13.58%。

  (二)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极点城市加快建设。

  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深化。协同香港共建香港(佛山)科创转化合作区,佛山GoGBA港商服务站正式投入服务,首家港资医院佛山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落地佛山,三龙湾科技城、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等平台建设加快,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主园区及南海、顺德两个分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与港澳在贸易、会展、科技等方面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考核评估工作扎实落实。

  广佛全域同城化纵深推进。制定《广佛全域同城化2023年度重点工作计划》,智能装备、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共建。跨市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密切,已开通32条道路衔接通道,广佛环线城际佛山西至广州北段、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玉兰路-港口路过江通道等建设进展顺利。公共服务领域合作不断加强,累计实现“广佛通办”事项3432项。

  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完成一期13万平方米工程建设,打造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重要腹地和科技外溢的承载地。支持企业赴深圳上市融资,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佛山服务基地,深圳市主要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累计达115家。

  与“三大平台”合作加强。加强与横琴、前海、南沙在体制机制、科技、经贸、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对接,推动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积极推动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前海蛇口、横琴三大片区建立协作机制,成功获批开展设立外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非学制类)试点。

  (三)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市场主体动力活力持续激发。

  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打造。以市政府1号文印发实施《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2023年度版)》,组织评选服务企业竞标争先十佳案例,“佛山益晒你”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深化建设。“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改革取得突破,开办企业办事环节压至1个,全流程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取”。“一照通行”改革2.0版本持续推动,总审批用时压缩70%,提交材料数量压缩50%。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创新落地园区融资首席金融顾问、园区融资“牵头行”机制,推选出44名首席金融顾问,专人对接园区融资方案设计。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深化,董事会建设、全员绩效考核、中长期激励机制等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国资布局持续优化,基本完成31组(次)企业专业化整合。上半年,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7822.36亿元、增长17.04%,实现利润总额18.82亿元、增长32.68%。“上市倍增计划”深入推进,上半年新增上市企业1家,累计有境内外上市公司77家(不含已过会待发行企业2家)、IPO排队企业10家、辅导备案企业19家。上市后备企业梯队不断充实,上半年新认定25家“添翼II类”上市后备企业,“添翼行动”上市后备企业总数达286家。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全面启动。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智慧云平台建设,高效率开展试点和清产核资等工作,全市统一、区级交易的农村“三资”智慧云平台实现常态化运行,村集体到期经营性资产应上必上。截至6月30日,全市发起资产清查的集体经济组织(机构)6351个,占比100%;发起资产清查数40.6万宗,占比超100%,已有545个集体资产项目网上竞投成功,涉及资产739宗。土地综合整治改革积极推进,积极推进“集转国”,完善低效土地认定和处置办法,南海区“三券”制度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做法入选“中国改革 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深化。成立佛山市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金融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法律服务。推进镇街综合执法改革,优化调整镇街执法事项308项。顺德区综合创建和“佛山‘彻底放、智慧管、优化服’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单项创建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

  (四)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

  制造业当家行动方案细化落地。出台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行动方案,筑牢科技、金融、物流、人才、品牌、集群、园区、制度等八大“台柱子”。截至6月底,制造业当家行动方案91项任务已印发配套文件85份。制造业根基和底盘更加稳固,上半年全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4,763.35亿元,增长7.4%。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加快增长,上半年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563.30亿元、168.71亿元,分别增长8.4%和7.2%。

  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双十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印发实施,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专项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全面建设启动,佛山信息装备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加快承接季华实验室“璀璨行动”等产业化项目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做强,制定佛山大型产业集聚区(佛北战新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佛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发展扶持办法,康明斯电解水制氢设备生产基地投产,美锦能源氢能科技园开园。南海区氢能产业集群、顺德区机器人制造及系统集成产业集群、禅城区建筑卫生陶瓷产业集群、南海区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深入推进。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抱团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新瑞智安、美的制冷、同天投资、美的厨电等项目入选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培育名单。动态更新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在池企业达65家。深化“数字贷”政策执行落地,截至6月底,备案通过项目860个,累计贴息超9200万元,受惠企业超300家。

  市场主体量质双提升。市场主体增长快速,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0.22万户,增长26.9%;截至6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145.64万户,增长19.6%。开展企业“暖春行动”,有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制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培育工作方案,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家,累计企业数量86家;26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加快推进“小升规”,落实省级新升规企业奖励,奖补2505家企业2.5亿元。

  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取得成效,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佛山国际陆港正式投入使用,广东南海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通过竣工验收。工业设计加快发展,开展工业设计周暨佛山“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活动,9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现代金融特色发展,广东金融高新区加快建设国际金融后台基地、现代产业金融中心,现代保险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加速破题。抢占预制菜发展赛道,举办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打造中国预制菜“广交会”,全市6家企业入围全国预制菜企业百强。大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2022年度任务10万亩完成验收,2023年度任务有序推进,7个省级美丽渔场全面开工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锦鲤幼鱼大赛”,佛山荣获“中国锦鲤名城”称号。“育种强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广明2号”白羽肉鸡育种基地落地高明杨和镇,市农科所自主选育的2个水稻新品种和1个兰花品种获省审定通过,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研杂交兰品种零的突破。

  (五)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成效显著。佛山高新区“一区五园”创新协同高质量发展,火炬综合评价排名提升至全国第27名。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稳步建设,灯塔社区科创大厦、万洋科技众创园、星中创(风梅岭)智造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封顶。三龙湾数智科创产业园正式动工,季华实验室二期顺利验收并投入使用,人员总规模达1487人,“璀璨行动”、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各项工作积极推进。仙湖实验室成功入围全国“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名单,成功开发首台液氨直喷零碳内燃机。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佛山中心正式落地。

  制造业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鼓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家。加快推进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引导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科技企业孵化链条,全市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5家、省级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3家、省级8家,累计建有省重点实验室32家、省工程中心890家、市工程中心1374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累计203家。    

  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编制《佛山市科技赋能制造业当家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建立“职级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才能进能出”的科研机构运营机制,探索建立“以场景换技术,以市场换产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大力推动“揭榜挂帅”改革,坚持“谁被卡谁出题”,鼓励重大研发任务更多由产业界出题,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广东佛山)实践基地揭牌落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7.85件。大力实施“产品质量升级行动”,新增制修订105项国际、国家标准,企业标准“领跑者”数量继续领跑全国,连续五年在省对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获得最高等次A级。

  人才引育力度加大。围绕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意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高地意见等主干文件,出台《佛山市人才引育扶持工作细则》《佛山市人才安居办法》《佛山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工作制度》等多份配套政策,统一人才引育扶持标准,搭建起位阶高低有序、效力统一协调的“2+N”人才政策体系。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团队全周期服务,用好“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建设最优人才生态圈。全市上半年引进领军人才30名、博士315名,其中海外人才65名,新获批院士工作站4个。

  (六)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

  省内对口帮扶协作积极落实。成立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区域经济专班,佛山与茂名、云浮对口帮扶协作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制定出台《佛山市促进产业向茂名云浮合作园区有序转移扶持办法(试行)》,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与茂名、云浮进行多轮高层互访,区(市、县)之间确立县级结对帮扶协作关系。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完成茂名、云浮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规划,茂名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被纳入省重点支持的平台,获得2.5亿元奖励。

  市内结对发展扎实推进。支持高明、三水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市本级累计安排2.79亿专项债用于佛北战新产业园区建设,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阶段性成果。佛山临空经济区引进亿固高端新材料智造总部、酷设集团户外家居智造总部、新能源电气设备智造基地等项目。民生服务共享提质,南海-三水共有34对学校完成结对共建,顺德-高明成立了顺高职教合作联盟并建立跨区域校际教学教研联盟。乡村振兴互动持续推动,两个结对区共谋划17大类合计41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64.38亿元。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新建示范带9条,全市在建示范带达15条,规划建设长度约300公里。农村人居环境风貌改善,累计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杂物、垃圾点逾170万处,拆除危旧房4.86万间,建成“四小园”超过2.6万个。全市全部行政村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86.73%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13.77%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新增2镇3村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全市现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示范镇9个,省级示范点21个。东西部协作对口贵州省黔东南州、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对口帮扶肇庆市、云浮市,对口支援西藏墨脱县、新疆伽师县,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对口合作积极推进,与郴州对口合作有序展开。

  (七)扎实推进“绿美佛山”建设,城乡生态品质明显提升。

  生态安全屏障逐步筑牢。全面启动绿美佛山生态建设,全市选定云勇林场、禅城区王借岗森林公园等6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全面强化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7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1.01亩;上半年各级林长巡林超万人次,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4.93万次。严格耕地保护,恢复耕地740亩。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地建设和保护、绿美江心岛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积极拓展碧道功能,建成碧道101公里,完成20个秀丽湖库“一湖一策”“一库一策”方案编制。打造绿色水经济,成为全省2个全域水经济试点城市之一。禅城区奇槎泵站工程和南海区西樵镇山根水利枢纽工程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园林绿化品质不断提升。建设“推窗见绿、漫步进园”全龄友好型公园,2023年计划启动公园绿地建设项目90个,完工42项,新港公园、石湾湿地公园、九江源林西江湿地公园3个大型公园对外开放,完成口袋公园15个、桥下空间公园2个,小微绿地17个。开展“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2023年行动,全市清理江河两岸问题6676宗,累计拆除违法占地面积58.8万平方米,拆后建成公园、复绿面积2.86万平方米。完成云东海大道等“沿路两边”综合提升,完成季华大桥东引桥、广佛江珠高速海八路跨线桥等9个桥下空间整治项目。

  环境质量稳定改善。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持续深入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建设14个镇级工业园“污水零直排区”,1-6月,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7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劣Ⅴ类比例为0,新增完成24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深化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350家VOCs企业完成低效治理设施淘汰,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8,空气质量六项指标中除臭氧超标外,其余五项指标达国家二级标准。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积极推进,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扎实落实。

  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新增绿色工业园区1个、累计2个,新增绿色工厂9家、累计43家,新增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累计12家,新增绿色设计产品115种、累计205种。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及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全国重点城市建设,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共有7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获得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称号,绿富域环保科技等5个项目入选省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增至81万吨/年。持续推动垃圾焚烧发电设施以及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模式建设,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增至1.05万吨/日。加强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合作,实现全国首个家电行业“绿色碳链通”落地佛山。

  (八)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高品质现代化人文都市加快建设。

  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编制《佛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通过省正式审查。制定《佛山市工业用地红线管理办法》,有力保障工业用地规模总量稳中有升。修编蓝线、绿线专项规划,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等多领域专项规划,出台实施佛北战新产业园总体规划,加快形成功能清晰、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

  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进入省市合资共建阶段,空铁联运体系和周边配套建设同步开展。“两主四辅”客运铁路枢纽布局积极构建,广湛高铁、珠肇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地铁11号线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道路路网进一步完善,龙翔大桥主桥建成通车,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二期工程北延线、惠肇高速、南新高速等有序推进。继续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打通8条“断头路”,完成治理14个交通拥堵点。实施佛山港综合改造提升项目三年行动,顺德水道扩能升级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截至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项目建设面积95.09平方公里。继续推动市政燃气管道建设,新建燃气管道64.7公里。新建2座加氢站。稳步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产电网项目754项,新建充电站37座,新增公共充电桩1018个。

  城乡形象品质不断提升。城市风貌管控不断加强,佛山高铁新城、千灯湖中轴线北延区域、云东海湿地周边区域建设和环境提升持续推进,东平河水轴线项目进入全面建设期,星耀石湾等滨水段8个节点核心项目取得初步建设效果。“三旧”改造持续推进,上半年全市“三旧”改造新增实施改造面积4607亩、完成改造面积1737亩。新增拆除改造老旧工业园区5677亩,累计完成拆除改造15.79万亩。改造老旧小区开工小区56个,涉及1.5万户。第六批30个古村落活化升级工作持续推进,第七批古村落活化升级工作启动实施。

  (九)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增强。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培训工程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5,979人,增长1.9%。教育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学前教育“5083”攻坚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84%,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2.66%。完善普惠性幼儿园保障机制,召开全市学前教育现场推进会,部署五区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巩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成果,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稳妥推进“公民同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高职院校建设成果丰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大学工作取得实质进展,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中期验收,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省域“双高校”建设稳步推进。养老服务进一步提升,佛山市新社会福利院主体结构封顶,老人康养工程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入选 2022年度国务院深化医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名单,获中央财政激励资金1000万元,新冠疫情防控有序转段、平稳渡峰,市一医院三水院区、三龙湾院区,市中医院扩改建工程等项目妥善推进,市公共卫生医院、市中医院新城院区等项目加快推动。文旅体服务提质发展,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增至37家,高明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获评广东省旅游度假区,南风古灶旅游休闲街区、佛山创意产业园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顺德华侨城旅游度假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培育对象。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快,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157家、美术馆(艺术馆)99家,合计共256家。

  民生兜底保障更加有力。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水平持续提高,2023年全市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00元,增长1.7%。落实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发放临时价格补助超1484万元,惠及25.5万多人次。物价水平小幅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住房保障力度不断提高,发放租赁补贴金额超6200万元,惠及1.6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超8800套,持续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工作有序开展,优抚和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

  安全底线有效筑牢。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小贷等地方金融组织发展平稳,相关评级结果位居全省前列。持续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一楼一策”精准推动房地产项目风险化解,“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扎实落实。开展“佛安2023”“1+N”“鹰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盗抢骗、电信诈骗、“黄赌毒”等工作,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城镇燃气、危化品、消防、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整治,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顺利通过公安部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复核公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冲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有序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顺利完成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工作。能源供需平稳,救灾物资、猪肉、食盐、药品储备管理保障有力,市物资储备综合基地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下半年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结构调整压力较大,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我市自身发展还存在许多短板和不足,如产业能级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人才集聚能力不强,城市形象品质亟待提升,改革发展稳定任重道远,等等。但是,也看到当前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抢抓机遇,采取措施补齐各领域短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和“1310”具体部署,按照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实化细化“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佛山更大贡献。重点做好七大方面工作。

  (一)巩固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着力恢复和提振消费。深入实施《佛山市贯彻落实〈2023年广东省恢复和提振消费工作八项要点〉实施方案》,落实“促进消费五大行动”,开展2023年“88佛山盛夏乐购狂欢节”,市区联动举办各类型促消费活动,激活居民消费热情。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升网络销售占比,做好电商企业和连锁企业“小升限”和入库纳统的工作,加快推进京东“亚洲一号”零售数据在我市入库纳统,争取新增“批零餐”入库纳统企业850家。做好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认定工作,重点培育建设千灯湖环宇城、东方广场等商圈,争取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调度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工业、房地产等领域投资有效增长。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面向民间资本推荐优质示范项目,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新型储能以及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积极争取和用好国家政策性资金,提速基金和专项债资金支付进度,合理铺排资金使用计划,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指挥部和“8+2”专项指挥部等机制统筹协调作用,加快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投产,完成省、市重点项目1200亿元以上。

  着力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扎实推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加快建设贸易强市。全力支持外贸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构建海外营销网络,引导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做大进口业务,积极培育壮大进口供应链企业,深度推进国企民企进口合作。推动外资稳存量扩增量,促进在谈外资项目落地落实,鼓励和引导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推动外包提质增效,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着力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龙头企业。推动外经优化布局,鼓励企业赴海外投资设厂,完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推动外智集聚引进,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大激发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

  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抢抓“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机遇,纵深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加快建设香港(佛山)科创转化区,争取国家和省层面对广佛全域同城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建设支持。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推动广佛环线城际,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等加快建设。深化规则机制“软联通”,积极参与“湾区标准”研制,加快推进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深化与港澳科技、金融、外贸、中医药、文旅等领域合作。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落细落实“益晒你”行动方案(2023年度版),做好2023年省营商环境评价,推动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企业账款拖欠问题,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办事便利度、市场满意率、企业获得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对外并购,持续优化国资布局,促进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土地综合整治改革,推动各类土地置换腾挪、连片整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积极推进“集转国”,完善低效土地认定和处置办法。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和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造。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行股权投资,支持重大项目开展资产证券化探索。深化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改革。深化招投标改革,推广联合体投标模式,优化评定分离改革。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用好地方立法权,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高水平建设重大开放平台。持续跟进佛山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谋划引进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商及航运配套等产业项目。推进广东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我市最新进口奖励政策,着力扩大进口规模。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佛山联动发展区,主动加强与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前海蛇口、横琴三大片区的对接合作,结合佛山实际,积极向上争取一批试点政策,探索开展一批特色化、差异化改革创新试点,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

  (三)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化产业空间载体。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行动方案,加快构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产业发展格局,牢牢守住45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用地红线。推动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建设,高标准推动佛北战新产业园发展,引导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进驻集聚。加快大塘化工专区扩区建设,力争尽快通过省化工园区认定。推动超高清视频与智能家电、智能装备、泛家居三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进军。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下更大决心打造更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车间,力争年内5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推动集群式数字化转型,支持美的、联塑、海天等“链主”企业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广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利用高端科技、先进工艺、创意设计赋能大众化产品,通过产品推陈出新实现转型发展。扩大佛山标准产品覆盖面,推动“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化发展。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落实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措施,加快广东邦普、星源材质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机器人产业倍增计划,完善机器人产业规划编制,全力加速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打造全国机器人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积极布局绿色氢能、显示装备、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数控机床等产业。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做深做细审批代办工作,将审批代办延伸到前期论证阶段,主动靠前服务、及时跟进服务,把服务贯穿项目签约到投产全生命周期。精准开展招商,锚定重点产业方向精准招商,加强对数控机床、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型显示、机器人、医药健康等产业研究,聚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空白环节,锚定开展靶向招商,推动全年完成签约引进1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总额4000亿目标。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金融、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商贸会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推进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十大知名产业、百家知名制造企业、千座知名工厂、万种知名产品。积极推进“新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经济,拓宽商品销售渠道。

  推动现代都市农业提质增效。加快科技、市场、金融赋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推动省级重点“广明2号”白羽肉鸡育种基地加快投产运营,加快鲲鹏农业研究院建设。推动1个国家级、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范化建设,抓好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建成一批省级示范性美丽渔场,培育壮大观赏鱼、花卉博览等新业态。挖掘经济新增长点,推进预制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筹备第二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大会”。用好专项债、信贷、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工具,以金融“活水”助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示范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四)着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做优做大重大科研平台。高标准建设“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推动高新区“一区五园”差异化发展,高标准打造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全力推进三龙湾科技城规划建设,支持季华实验室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力推进“璀璨行动”,支持仙湖实验室聚焦氢能领域加快布局储能产业,推动美的集团加快建设蓝橙实验室,全力推进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打造佛山特色鲜明的产业创新平台支撑体系。

  壮大创新主体力量。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强化“初创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年内突破1万家。持续开展“三送”服务活动,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加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的规范管理。

  提高科技攻关效能。深入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佛山路径,用好关键技术目录,强化产学研协同攻关,努力在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取得一批核心技术突破。畅通成果转化通道,完善科技金融、技术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体系,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为制造业改造升级提供先进技术和核心专利。

  加快创新人才引进。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三年行动计划,面向海内外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青年科技人才。顺畅“百校千企”人才对接平台,搭建校企双向输送的培养渠道。用好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推动外国人才来佛工作便利化、规范化。加强与海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对接,举办国际科技合作活动,打造佛山海外引才新渠道。

  (五)抢抓落实“百千万工程”,争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

  深化市域结对合作。扎实推进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推动合作园区、乡村振兴、民生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确保三年内市区两级国有企业投向结对协作项目资金不少于100亿元。支持建设“六最”现代化禅城,强化辐射带动能力。

  提升发展镇域经济。建设“千亿镇街”,突出发展一批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未来潜力大的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强化镇街连城带村节点功能。发挥狮山镇、北滘镇等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有条件的镇街加速冲刺“千亿镇街”,带动全市各镇街向更高发展能级跃升。壮大镇级经济,利用优势产业,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建设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

  持续开展省内外对口帮扶工作。加快落实省内对口帮扶协作,做好佛山与茂名、云浮对口帮扶协作,积极搭建帮扶协作工作机制,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推动产业有序对接转移。开展好省内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等工作。继续推进东西部协作,以及对口支援西藏墨脱、新疆伽师,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湖南省郴州市对口合作工作。

  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挥“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专班统筹协调,汇聚各方资源推动建设一批乡村振兴“样板镇”“标杆村”。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田间窝棚整治、“三线”整治、“四小园”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专项治理,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乡村从“一时美”走向“长久美”,从“个别美”走向“全域美”。稳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转型,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扎实推进“绿美佛山”生态建设,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人文都市。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美佛山”生态建设八大行动重点任务落实,统筹各部门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分优化和林相改善等重点工作。从严抓好耕地保护,确保完成1万亩耕地恢复任务。强化绿美江心岛系统规划,分类谋划全市48个江心岛绿化美化彩化,先行打造10个示范岛。积极探索“水资源、水生态、水经济”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持续推进江河两岸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推进完成碧道年度建设任务,高标准推进10个省级、市级水经济试点建设,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

  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全速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持续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持续开展城市与建筑风貌方案审查,进一步加强建筑高度、形态、色彩、外立面、天际线等设计管控。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推动市级首席设计师试点项目落地,加快推进东平河水轴线建设。推进“三旧”改造、老旧工业园区拆除改造,按时按质完成年度任务,不断拓展存量用地空间。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力争年底开工建设。积极推动广湛高铁及佛山站、珠肇高铁及高明站、深南高铁、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等项目规划建设工作,加快推进3号线在建段、4号线一期工程等地铁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富龙西江特大桥、龙翔大桥及引道工程、季华路西延线以及塘西大道三期及南延线等道路建设,扎实推进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二期北延线、惠肇高速、南新高速等外联高速项目的规划建设,构建内联外通的骨干路网体系。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促进城镇农村公路快速化改造和路网联结。推进佛山港综合改造提升工作。完成城市“畅通工程”暨“沿路两边、高架桥下”景观提升任务,年内打通13条断头路,完成46处拥堵点治理,完成93个项目“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项目。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道燃气供应覆盖率,2023年全市城市居民天然气普及率达到64%以上。继续推动加氢站、地下综合管廊3.2公里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力完成城市建成区内达标面积占比达38%的任务目标。

  强化环境保护提升。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扎实做好省大气污染防治日常督导反馈问题整改,分年度、分行业提升VOCs治理水平,做好重点区域高排放机动车疏导、道路洒水保洁、餐饮油烟治理。强化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重点推动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推动配套建设工业废水集中治理设施,持续提升养殖池塘连片整治成效。全面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机制,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优化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各类“无废城市细胞”创建,加大重点行业危险废物专项整治。

  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以“一园一策”推动园区规划环评编制,建立园区生态环境准入正负面清单,科学合理限制外围环境准入。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无废城市”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快培育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推动生产生活绿色转型。

  (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

  传承发展岭南广府文化。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敬业之城”“志愿之城”“乐善之城”等建设,统筹保护和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加强桑园围、古村落等保护利用,传承醒狮、龙舟、陶艺等非遗项目。建设岭南广府文化地标群,打造“世界功夫之城”“世界美食之都”“博物馆之城”,实施“文化+”赋能产业发展,提质建设一批聚人气的文创园区、美食街区、旅游景区,着力打造“北有玉器街、南有黄金岸”两个基地,发展壮大时尚经济、创意经济、影视传媒等产业,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擦亮粤剧、陶艺、功夫、龙舟等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图书馆、文化馆、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体育健身场地等设施效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打造覆盖城乡的“10分钟文化圈”。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均衡性。深入实施“促进就业九条”,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人群就业,深化发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落地,建设48个公共就业“一站式”服务窗口,打造十二分钟就业服务圈。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深化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加大生育支持力度,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个。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佛山市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工作,建设老龄康养型城市。进一步深化医改上下联动,全力做好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以及示范机构创建,确保年内全市新增1000张医养结合床位,创建50个老年友好型社区。推进市疾控中心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建设。加快构建“五好教育”新形态,完善普惠性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落实基础教育公办优质学位供给实施办法,确保年内完成新增公办学位4万个任务。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职业教育“一体两翼”综合改革,启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建设。做优做强现有高等教育,支持佛科院“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推进华南师范大学工学部、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建设。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纵深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优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成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社保服务圈”。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和住院管理办法,提升“健康·佛医保”待遇保障水平。推进居民医保精准参保扩面,实现“应保尽保”。做好全民国防教育、双拥优抚、人防等工作,加大力度推进拥军支前,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十连冠”。推进暖心安居工程建设,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问题。做好2023年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调整,深化社会救助改革试点,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低保、特困、孤儿等群体基本生活保障。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佛山。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守好意识形态安全佛山阵地。扎实开展维护政治安全专项行动和社会矛盾问题专项治理,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盗抢骗、黄赌毒、电信诈骗等专项行动,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领域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城镇燃气、自建房、危化品、道路运输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持续推进“智慧安全佛山”项目建设,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强化重要农产品、食品全过程信息化溯源管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重要物资供给稳定安全,加快推动市物资储备综合基地早日投入使用。加强能源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保障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安全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