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理论宣讲接地气!三水打造“文明一刻钟”讲台

发布时间:2023-07-17 09:12:17 来源:区创文办 【字号:

  公益电影播放前、长者饭堂餐前、广场舞排练前的零碎时间如何利用?三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水区文明办创新文明实践宣讲载体,开展“文明一刻钟”微宣讲,利用活动开展前的“碎片时间”进行宣讲,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能实践,让理论宣讲接地气、有温度、更自然。

  

以“小”见“大”,提升基层宣讲实效


  7月14日下午,三水区图书馆负一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大家早早地便来到放映厅等待公益电影播放。


图片

在公益电影放映前进行“文明一刻钟”微宣讲。


  “三伏天时期大气中储存的热量变多,形成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天气,通常来说,人体此时处于阳气最旺盛的阶段,这便是中医常说的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期。”在公益电影播放前,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广东药科大学“筑梦三水·医药乡行”三下乡实践队的学生志愿者走上舞台,利用一刻钟时间,向台下的观众讲述了三伏天的养生要点和中医的穴位知识,赢得观众们的连连赞叹。


图片

邀请台下观众进行穴位互动体验。


  “要让理论宣讲受欢迎、入人心,就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从关系群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小话题着手,以更加灵活的时间、更就近的地点和更习惯的方式将理论宣讲送到他们身边。”三水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健康知识科普,“文明一刻钟·淼城光影”项目还有诸多有趣玩法。依托三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8+N”志愿服务队、三水道德模范、非遗传承人、文化文艺名家等志愿服务队伍,该项目利用公益电影放映前的15分钟,开展好人故事分享、移风易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科普、非遗文化的传承展示等各式活动,让群众乐享电影的同时收获理论、科普、文化等知识。现场活动还设有互动环节,观众参与互动即可获得书签、雨伞等小礼物,有效增强了宣讲的趣味性和活跃度。

  截至目前,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明办已开展“文明一刻钟·淼城光影”项目23期,惠及群众超1万余人次。


图片

宣讲结束,观众们享受电影时刻。


建强队伍,打造4支“一刻钟”宣讲小分队


  理论宣讲要让群众有空听、愿意听、听得懂,拥有一支“接地气”的宣讲队伍尤为关键。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懂理论、懂群众、有才艺”为标准,从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五老人员、身边好人、巾帼标兵、大学生志愿者等百姓名嘴队伍中选择适合宣讲的人员,组建乐龄、三水好人、巾帼姊妹、淼城青年说等4支“一刻钟”宣讲小分队,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确保宣讲以百姓的视角、用百姓的语言讲述百姓的故事,增强宣讲的感召力。

  其中,面对老年人群体,打造乐龄宣讲小分队、三水好人宣讲小分队,先后走进社区长者饭堂、敬老院,利用长者餐前、祝寿会前,开展“饭前一刻钟宣讲”“会前一刻钟宣讲”等10场次,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传播到位,入脑入心。


图片

“一刻钟”宣讲进商圈。通讯员供图


  “文明一刻钟”项目还切入广场舞参与者群体当中,开展“舞前一刻钟”宣讲。项目通过组织巾帼姊妹团,结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政策法规,以唠家常、趣味有奖问答、编排粤语快板、小品相声、歌舞表演等形式,用群众视角、语言、感受进行心贴心、面对面、实打实的“舞前一刻钟”宣讲。

  面对青年群体,该项目依托共青团影院每月一次青年公益观影活动,组织由青年工匠、青年本土企业家、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组成淼城青年说宣讲队,讲述淼城青年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接下来,三水区将结合群众的不同生活生产场景,持续推进“一刻钟宣讲”进村居、学校、企业、公园等,聚焦群众所需,量身定制特色化“菜单”,以微宣讲、互动讲、讲故事等形式,让理论宣讲打破围墙,走近市民身边,融入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