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快报

粤剧《红头巾》全体演员到芦苞采风

发布时间:2020-07-06 11:40:09 来源:本网-三水区芦苞镇人民政府 【字体:

于胥江祖庙信步徜徉,于北江之畔动情放歌,只为更好地寻迹那近百年前漂洋过海的红头巾。7月4日上午,粤剧《红头巾》全体演员来到三水区芦苞镇,到当年三水红头巾下南洋的多个重要节点采风,捕捉有益于人物塑造的每一个场景细节,感受每一分情绪和情感。


▲粤剧《红头巾》全体演员在北江大堤三水芦苞段实地采风。

“胥江祖庙在三水人心中,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也是三水红头巾下南洋的起点。”三水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说,剧组演员近30人,希望通过这次实地采风,让每一个演员都能对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有所了解,代入到剧中人物。

▲粤剧《红头巾》全体演员在芦苞胥江祖庙实地采风。

在芦苞胥江祖庙,曾小敏等全体演员信步徜徉,她们一边听工作人员的介绍,一边想象百年前三水红头巾辞别家乡下南洋前的心情。上世纪初期,三水红头巾下南洋前,先到胥江祖庙拜北帝,之后从武当码头坐小艇经芦苞涌到广州,再从广州坐船下南洋。

▲粤剧《红头巾》全体演员在芦苞胥江祖庙实地采风。

在剧中,曾小敏饰演女主角卢带好。卢带好是一个从太婆坟捡回来的弃婴,后来为了报恩而选择下南洋。另一位三水籍演员朱晓琪在剧中饰演阿月,卢带好和阿月因同坐一艘船而相识。朱晓琪满怀兴奋的说,这一趟采风之旅,帮助自己提升了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尤其是对角色的理解。


▲粤剧《红头巾》全体演员在北江大堤三水芦苞段实地采风。


全体演员还来到了北江大堤芦苞水闸段,木渔船在岸边泊靠,奔腾而下的江流却将人的思绪拉至远方。此时此际,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讲述了上个世初期三水红头巾下南洋的社会背景,在她的引导下,演员们触景生情,轻轻哼唱起剧中的唱段:“捱下捱,命生好丑(注:好丑即好坏)唔怕捱,几大(注:几大即怎样)都要挨过来。晚黑挨过天光晒,一朝捱过云开埋。女啊——捱过今时,听日好起来。”

▲粤剧《红头巾》全体演员在北江大堤三水芦苞段实地采风。

“卢带好是剧中女主角的名字,寓意为三水、佛山、广东带来好运。”剧组相关负责人说,三水红头巾的一生吃苦耐劳,更甘于无私给予,希望通过作品礼赞这一产生于特定历史时代的三水女性精神。



《红头巾》最快将于八月下旬公演

7月3日上午,粤剧《红头巾》开排仪式在广东粤剧院粤剧文化体验馆举行,由三水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担任主演的粤剧《红头巾》正式开排。该剧将再现三水红头巾漂洋过海到新加坡谋生、参与当地建设并最终赢得新加坡和家乡人民尊重的故事。


▲粤剧《红头巾》开排仪式

据悉,《红头巾》最快将于八月下旬公演,是一部由“省市区镇+广东粤剧院”共同打造的粤剧作品。该剧具体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指导,佛山市委宣传部、三水区委宣传部、广东粤剧院联合出品,并且特别鸣谢芦苞镇人民政府。目前,《红头巾》已入选《广东省文艺创作生产重点选题规划(2018-2021年)》,并入选佛山市委宣传部2019文艺精品扶持项目。


【粤剧《红头巾》简介】

“红头巾”是上世纪20 年代初,一群广东三水县远赴新加坡谋生、参与新加坡开国建设的华侨妇女,因她们从事建筑工作的时候头戴红头巾而得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新加坡回乡的“红头巾”聚集一堂(资料图)

粤剧《红头巾》通过一幕幕红头巾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远赴新加坡谋生、参与新加坡开国建设的场景,浓缩一段波澜壮阔的华侨妇女移民史,将20世纪初期的三水置于下南洋这个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迁徙之一的大背景中,凸显广东人民的勤劳勇敢。她们在迫切改善家人生活的情况下,背井离乡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面对移民早期恶劣的生存环境,在建筑工地上进行了高强度的工作,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自身的生活,也为新加坡的各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逐步受到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尊重。在这批红头巾身上,充分展现了广东人自尊自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她们外露的光辉。而她们的内心始终牵挂着祖国、牵挂着家人,这种牵挂也影响了红头巾们乃至她们的子孙对祖国最真挚的思念。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 -
X